人民網
人民網

揭開“外佣入境”的神秘面紗:黑中介年賺千萬元

李超
2017年09月13日08:1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揭開“外佣入境”的神秘面紗:黑中介年賺千萬元

前不久,“中國擬開放5城市雇菲佣”的消息引發了爭議。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家務勞動社會化已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所認同,家政服務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消費需求。由於國內高端家政人員數量較少,雇佣“菲佣”等外籍佣人在部分外籍人士和經濟水平較高的家庭中有了市場,進而催生了“外佣”黑中介服務。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一起組織偷越國境案時,發現“外佣入境從事家政服務”已然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亟須得到法律有效規制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巨額利潤催生外佣中介行業

2015年5月,李蘭在蘇州工業園區開了一家家政公司,主要幫助客戶從事赴美生子和介紹外籍保姆業務。赴美生子業務沒做成幾單,介紹外籍保姆的業務卻讓她賺得盆滿缽滿。

通過在北京的朋友陸凡介紹,李蘭負責做華東地區的“代理”。

剛開始,都是陸凡招錄外佣,再由李蘭將外佣送到蘇州雇主家中。生意慢慢做熟后,她就開始直接聯系印尼的中介,讓印尼中介尋找外籍佣人。有時,李蘭會去印尼實地考察佣人。

看中佣人后,印尼中介(“牛頭”)負責辦理護照、簽証和購買機票,由李蘭派人去上海接機,然后直接安置到蘇州宿舍內,對這些佣人進行培訓,培訓如何做中餐、帶小孩、洗衣服等。再通過網站和微信尋找雇主,與雇主達成合意、簽訂合同后,將佣人送到客戶家中。

李蘭一般向雇主收取中介費是7.9萬元,向菲佣收取2.1萬元,作為他們回去機票及罰款費用,“雇主每月給我們5100元,作為外佣的工資”。中介通過兩頭收費,在介紹外籍佣人業務中賺取豐厚回報。

國家規定不允許雇佣外佣,發現了會向雇主罰款,中介會先扣一部分錢,以備不測。

僅僅從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案發,李蘭的這家公司就介紹了200多名菲律賓籍和印尼籍婦女進入我國提供家政服務,犯罪所得1000多萬元。據公司業務員供述,每介紹一個外佣給雇主,均可拿到提成1500元。

虛假簽証輕鬆入境

從事外佣介紹的中介形成了一個圈子,互相出售貨源、承攬生意。

由於“菲佣”名氣大,因此雇主對菲佣的需求較多。而李蘭的“牛頭”渠道多來自印尼,她往往通過她的上家——魏文、黃娟等人,來招錄菲律賓佣人。

“一般她會把‘菲佣’的簡歷和照片在微信上發給我,我相中了給她定金兩萬元,等人帶到國內后,我再支付尾款4.8萬元。”

由於菲律賓政府不讓菲律賓人直飛中國內地,因此“菲佣”多是先飛吉隆坡或中國香港,再轉機到內地。

據了解,魏文、黃娟在菲律賓海關以及馬尼拉、吉隆坡相關機構的熟人,通過提交虛假公司商務邀請函,為外佣辦理商務簽証和續簽服務,讓外佣能夠順利進入國內。

從中,他們能賺取7萬元左右的中介費用。

此外,持有M簽証的外佣,存在一次辦理可兩次入境的類型。持這種簽証的外佣需要在第一次入境90天滿期前出境一次,便可在境內再待90天。

為了讓在雇主家中做得不錯的外佣,繼續履行合同在雇主家做保姆,李蘭會派人在90天期滿前,看管著外佣去中國香港、澳門,韓國濟州島等地,提前買好來回機票,到達這些地方后,在簽証上蓋上章然后返回,繼續回到雇主家中做保姆,從而再能“合法”停留90天。這樣,整個“合法”停留時間就有半年之久。

灰色地帶的法律風險

據介紹,“牛頭”介紹外佣到中國做保姆,入境后,外佣的人身自由也受限。從印尼來的佣人多持L旅游簽証,30天后即到期,而簽証過期后,來華打工的“外佣”就成了非法滯留的“黑戶”。

據李蘭交代,招錄的外佣中也出現過潛逃的情況。

為防止外佣被發現,也擔心外佣尋找其他中介,中介對外佣監管非常嚴格。外佣均被統一安排到租住宿舍中,要求不能隨意出入行動,必須由工作人員陪同才可外出﹔外佣手機和護照都被收掉。

即使進入雇主家中工作,外佣亦被反復告誡千萬不能給陌生人開門,未經雇主同意不可隨意出門,不可隨意和陌生人說話。

鑒於菲律賓、印尼佣人多以英語為母語,因此雇主不乏中國香港、韓國等境外人士,地點分布於上海、北京、大連、重慶等城市。

雇主與中介簽訂合同事由違法,不受法律保護。雇主在明知雇佣外佣為違法情形下,與中介簽訂的咨詢合同以及和外佣簽訂的雇佣合同均不受法律保護,勢必在自身財產、人身安全上存在安全隱患。

李蘭的公司為規避法律風險,將公司與雇主之間的合同全數銷毀,避免法律追究。

所謂“菲佣”,多是直接從當地招聘過來的普通婦女,並非經過系統學習的正規“菲佣”,而在入境后,經過四五天的適應性培訓就火速上崗,難免存在服務能力弱、適應能力差、身體健康問題成謎等問題。

檢察機關建議加強對非法入境者的監管

“菲佣”之所以能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在於菲律賓家政教育普及,而很多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女性願意從事家政行業。“菲佣”的技能均源自培訓,由菲律賓教育和技能發展局開設培訓,為“菲佣”提供240門課,涵蓋一名家政服務員日常工作涉及的一切領域。

檢察機關建議對傳統家政行業進行細分,重點在職業教育中強化家政領域培訓,考慮對接市場的高端需求。另一方面,建議加強對“菲佣”服務的考察和研究力度,採取“拿來主義”進行相關制度的思考,制定更為精密、嚴格、完整的行業標准,促進家政(保姆)行業的職業化。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須有確定的聘用單位,個人及家庭不允許雇佣外籍勞工”,外佣入境本身得不到法律保護。國內外佣一般是以旅游形式進入中國,工作簽証很難辦理,即使辦理下來,再想續簽也比較麻煩,黑中介通過各種關系、請托、造假讓很多非法入境的黑工滯留國內。

檢察機關建議加強對非法入境者的監管。建議出入境管理局、海關等部門加強入境審查,重點對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女性入境實施更為嚴格檢查,對其邀請函進行詳細詢問和真實性檢查,從源頭上防止非法入境現象產生。

同時,還建議加強對中介業務的監管力度。“黑中介”的背后是“黑監管”,外佣一路綠燈進入國內雇主家庭,說明行政機關對中介監管不到位,給了不法分子鑽空子的機會。行政機關應該加強對中介業務、中介合同的巡查,及時取締中介公司外佣介紹、赴美生子業務,及時發現中介公司違法操作、違規合同。

最后,建議加大對“黑中介”的處罰力度,不能止於罰款、公示,有必要設立“清退”“從業禁止”等辦法,讓屢教不改、情節嚴重的“黑中介”從市場中徹底出局。

(責編:董菁、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