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未標“GB18186”代碼的醬油會致癌?國家衛計委這樣回應

2017年10月10日11:53 | 來源:央視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提醒 | 未標“GB18186”代碼的醬油會致癌?國家衛計委這樣回應……

醬油是我國傳統的調味品,近日,一則網絡流傳的消息稱,“根據國家衛生部門公布:國家標准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准代碼,釀造醬油代碼為GB18186。凡沒有這個代碼的醬油,都是化學黑焦糖勾兌產品,食用后使人患上肝癌!市場上所有醬油,不管是哪些名牌,隻要沒有這個代碼一律不要購買!趕快轉告親友不要買,買了也要扔掉,看看你吃過這類有毒的產品嗎?”事實果真如此嗎?

△標有“GB18186”代碼的醬油

國家衛計委辟謠:從未發布網傳公告

記者致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准與監測評估司標准管理處工作人員明確告訴記者,他們從未發布過與網傳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聞。

“GB18186”代碼到底代表著什麼?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局於2000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釀造醬油》中介紹,釀造醬油是以大豆、脫脂大豆、小麥、小麥粉或麩皮為原料,使用符合標准的釀造用水、食用鹽、食品添加劑,經微生物發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符合標准的釀造醬油才能標注“GB18186”。

記者調查:大部分醬油標有“GB18186”代碼

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大部分醬油在產品標准號一欄都標有“GB18186”代碼,並注明“高鹽稀態發酵醬油”。而貨架上部分未標注“GB18186”代碼的醬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來自日本、中國台灣等地的進口醬油,還有一些醬油標注了“SB10336”代碼或者是企業生產標准代碼。

△超市貨架上的醬油琳琅滿目

有的醬油標有“SB10336”代碼或企業生產標准代碼

記者查詢發現,“SB10336”是一項配制醬油的商業行業標准。根據標准,配制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制而成的液體調味品,其中釀造醬油的含量不得少於50%。按照定義,市場上不少餃子醬油、海鮮醬油、老抽都屬於配制醬油。

簡而言之,配制醬油的主要原料還是釀造醬油,只是出於改變風味、降低成本等需求,多了一些其他加工工序和添加劑。符合“SB10336”標准的配制醬油,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醬油。

△標有企業生產標准代碼的醬油

沒有“GB18186”代碼的醬油就不安全嗎?

此外,標注企業生產標准代碼的醬油也是安全的,按照我國的《食品安全企業標准備案辦法》,允許食品生產企業制定企業標准,而這個企業標准必須嚴於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或者地方標准,且必須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至於進口釀造醬油,它們不使用我國的國家標准,因此也未標識“GB18186”。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所以超市裡買得到的進口醬油一定是安全的。

△進口醬油未標注任何產品標准號

“醬油致癌”有無依據?專家:不能離開量談毒性

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醬油致癌”的傳言就要在網上火一把,讓不少人看著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談醬油色變”,“醬油致癌”到底有沒有依據呢?

南醫大二附院主管營養師梁婷婷表示,在醬油釀造過程中,大豆裡的植物蛋白經過分解發酵,會產生大量氨基酸和包括仲胺在內的各種含氮化合物,成為醬油風味的重要基礎。但是在有亞硝酸鹽存在的情況下,仲胺還會與其結合而生成亞硝胺。“亞硝胺確實是世界公認的致癌物質,可以引起肝臟、食管等器官發生癌變。但是我們談毒性不能離開量,每天攝入正常食用量范圍內的醬油是安全的,不會達到致癌的蓄積量。”

同時,營養師也提醒市民,再天然的原材料,在加工過程中都會使用或多或少的添加劑。“在選擇調味品的時候,還是盡量挑添加劑種類少的。在飲食中,也要注意口味清淡一些更健康。”

(責編:董菁、朱傳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