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黃金周8天,商圈“攬金”72.9億元!第一名是觀音橋還是解放碑?

2017年10月10日13:51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原標題:黃金周8天,商圈“攬金”72.9億元!第一名是觀音橋還是解放碑?

“說好的來旅游,

也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逛吃了。”

這幾天,

來重慶旅游的陳明發笑稱,

自己此番一胖一瘦——

胖的是肚子上的肉,

瘦的是兜裡的錢包。

據了解,陳明發來自貴州遵義,做水泥生意,國慶假期專程帶上老婆和女兒來重慶旅游,沒想一到了各大商圈就“走不動”了。

記者走訪發現,十一黃金周期間,除了不少陳明發這樣的外地游客紛紛“解囊”,本地市民也愛扎堆商圈搞消費。

“雙節”期間,各大商場聚集了眾多人氣。記者 石濤 攝

黃金周8天商圈“攬金”72.9億元

家住渝北區冉家壩天鄰風景小區的鄧仁安告訴記者,過去8天,他們一家子從新開的新光天地到楊家坪龍湖西城天街,幾乎逛遍了重慶的各大商圈。“有的牌子這邊的商圈沒有,我們就去另外的商場。”鄧仁安說,這幾天自己一家三口的刷卡記錄就有2萬多元,還不算停車費和油錢。

“不安逸,過節人太多了。”在解放碑世貿大廈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劉婷婷對於主城各大商圈的“人滿為患”卻並不買賬。她告訴記者,兒子想吃大坪時代天街一家餐廳,一家人從渝北開車過去,不好停車不說,排隊都排了一個小時。“等位置的期間閑著沒事,又在商場裡買了兩件衣服,花掉3000多元,這個飯才叫吃得貴。”

數據顯示,8天,72.9億元,同比增長11.5%。這是過去八天長假,重慶主要商圈和重點監測商貿企業“攬金”成果。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雙節” 期間,重慶地區消費者使用支付寶在線下支付的金額中,來渝游客貢獻了30%。

但在消費熱情高漲之下,重慶商圈卻是暗潮涌動:新商圈在興起、五中心結構不斷迎來沖擊,而新興業態的也在測試整個市場。

新秀涌入商圈從“5大中心”到“18金花”

商業中心並非靜止,它會遷移、變化,不斷調整。

新光天地開門迎客,旋轉木馬等體驗式消費聚集不少人氣。資料圖片

8月9日,新光天地正式開門迎客,借此契機,嘉州商圈定下實現重慶第3個千億級商圈的“小目標”。時隔僅僅一個月,重慶IFS國金中心開業,有媒體報道,重慶高端購物廣場NO.1的名號將回到九龍倉手上。

不管是3千億小目標,還是NO.1的名號,背后折射的都是重慶商圈的激烈競爭。

重慶商圈在全國都算榜上有名,今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就綜合全國城市餐飲、地產、酒店、銀行、零售、汽車等類目的160個主流消費品牌大數據,以及公交站點、軌道交通站點等數據,得出全國商圈排名,其中解放碑排名第八,觀音橋位列第九。

相比其他城市的頭部集聚,重慶解放碑、南坪、楊家坪、三峽廣場、觀音橋分列兩江六岸,形成顯著的“五中心”結構,且用力相對平均,帶動各自片區的商業發展。

早前市商務委發布的《重慶商圈發展報告》能夠印証這一結論:截至2015年,重慶主城區五大核心商圈實現社零1625億元,佔全市社零總額的25.3%,五大商圈每天人流量超過120萬人。

“原有的商圈逐漸被打破,新興商圈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重慶商業地產呈現多核心發展趨勢。” 在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看來,多年來,重慶商業一直保持著五大傳統商圈雄踞一方的局面,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軌道交通建設、政府彈性規劃、居民消費升級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動,格局已然發生變化。

更多競爭好戲還在后頭。

重慶主城九區商貿流通業現狀布局示意圖。圖自《重慶商圈發展報告》

《重慶商圈發展報告》規劃顯示,主城區將大力推進建設的核心商圈達到18個之多,除了五大商圈之外,還包括北部新區禮嘉、南岸茶園、兩江新區龍盛、九龍坡陶家、巴南區龍洲灣、渝北兩路空港、巴南李家沱、蔡家、金州等。

這些商圈正在落地生根。據媒體梳理報道,2017年,重慶已亮相和預計亮相的購物中心(含各類綜合體)數量就達到58個(不完全統計)。其中,位於主城的新項目佔比達到63%,而這些項目幾乎都是在新興商圈。

商圈浮沉第一名觀音橋還是解放碑?

商業適用於優勝劣汰法則,誰也不在規則之外,商圈時刻面臨迭代洗牌。

重慶地理形態造成極難形成寡頭商圈,即便是觀音橋和解放碑這樣位於第一梯隊的商圈,這幾年也是經歷了浮沉。

解放碑步行街曾是一代人的“進城”記憶。資料圖片

以前到解放碑商圈就是叫‘進城’。” 在“80后”張居信的記憶中,提到老商圈的商氣聚集地,首先聯想到的自然是解放碑步行街。解放碑是重慶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這裡匯聚著老重百、解放碑百貨、群林商場、友誼商場、五一電影院等,曾是不少人記憶中逛街購物進行商業活動的必經之地。

但若現在問,“進城是進哪座城?”許多人已有了不同答案。

“跟朋友提到逛街,一般都會想到觀音橋,適合年輕人的國內外品牌比較多。”今年26歲的唐小姐說道。這和很多人的直觀感受相符,觀音橋是年輕人購物的天堂。事實上,這裡誕生了重慶首家蘋果旗艦店、首家方所書店、首家星巴克甄選大師店,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進駐重慶的第一站也都選擇在此。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解放碑已日漸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而不再是購物消費的首選。”一位商業地產業內人士談到,解放碑雖然品牌雲集、商業資源集中,但停車難、購物體驗不佳等矛盾在短期內難以化解。

老鄭來渝工作二十年,做過大型企業高管,現在獨立創業經營了一個茶飲品牌。茶飲品牌最需要研判各大商圈人流量、消費定位,早前他把重心放在解放碑,現在他更看好江北、渝北,搬離了解放碑,進駐到了北面,他最新入駐的就是新光天地。

“商圈中心變遷從現在解放碑的業態變化就可以看出端倪,區域內酒店在增多,旅游消費屬性越來越強,解放碑角色轉變早已發生。如今,可以看到大量的外地游客到解放碑逛夜市吃小吃,看洪崖洞、朝天門,夜游兩江。”在老鄭看來,從傳統意義來講解放碑的商業地位無可撼動,但是商業中心正在慢慢轉至江北。

目前來看,即便是用大數據也很難說得清楚,第一之爭究竟花落觀音橋還是解放碑。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就在3月以此為題,討論了《重慶市中心真的從解放碑挪到觀音橋了嗎?》答案與全國商圈指數排名相反,觀音橋挪到了第一位。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調查顯示,觀音橋“新中心”指數領先。資料圖片

但即便是觀音橋,也會遇到沖擊。有業內人士就同記者談到,新光天地開業勢必會對觀音橋商圈形成截流之勢。

在五大商圈之外,新規劃的商圈也開始呈現出后發之勢。其中位於渝中區的大坪,坐擁重慶幾何中心的地理優勢,吸引了諸多品牌進駐﹔而九宮廟與空港兩個離主城較遠的商圈,也成為了各自片區的絕對中心。

業態競爭去同質化興標簽化

今年“雙節”期間,各大商業綜合體的體驗式消費不斷升級,各方開足馬力競爭。

重百新世紀積極融入外賣送貨、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流通”新元素﹔江北嘴IFS推出了現場音樂節、氣球互動、咖啡DIY等活動﹔西城天街全新B1層讓消費者體驗買、吃、玩一站式消費﹔南坪商圈國際美食節、沙坪壩三峽廣場“非遺精品展”和渝北新光天地夢幻水母展等活動拉開帷幕。

在這些活動背后是商業綜合體在著力為自己打造標簽。

先新光天地一步於今年6月開門的龍湖源著天街,其零售業態隻有40%,遠低於傳統商業中心的70%。據龍湖內部人士透露,將大量的空間讓位於服務性消費和餐飲業態,引入網紅餐飲店、家居生活館等,是希望商圈有自己的“性格”,讓消費者記住“標簽”,帶給消費者個性化精致生活的消費體驗。

新光天地開業之時,號稱亞洲最大的雙層旋轉木馬刷爆了朋友圈。但是從業態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野心”不只是旋轉木馬。樓層分布業態打破了原有衣食住行分開的模式,每層樓都有不少餐廳,1-4樓還與傳統業態比較近似,到了5-8樓,則充斥著大量的湖上冰宮、天空籃球場、樹屋、攀岩牆,甚至盈利能力甚弱的美術館等體驗式消費業態。

新光天地體驗業態眾多。資料圖片

“這種規劃更像是東京、台灣的風格,新光天地的運營團隊來自於台灣的新光三越,操盤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在台灣、北京都有成熟的經驗,但是想要落地重慶,能不能水土適應還要看后面。”老鄭就談到。

不想被淘汰的傳統商圈,也在尋求業態轉型突破。

比如,2016年8月,位於南坪商圈的東方商廈開始轉型。升級后的東方商廈一樓改造為“高端優質生活”體驗館,二樓則改造為“壹東方電競生活館”,打造頗具特色的“娛樂休閑綜合體驗中心”。萬達廣場此前也進行了業態結構調整,壓縮零售業態比重,加碼體驗業態。

觀音橋商圈也正積極推動轉型發展,茂業全面完成購物中心轉變進程,重百展開重裝升級,營造舒適購物環境,陽光世紀城轉型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重慶購書中心正全面拓展閱讀、咖啡、藝術、設計、時尚等混業經營模式,引入外資打造集高端寫字樓、國際商務總部、時尚風情街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龍湖新壹街,傳統商貿企業逐步煥發新生。

新零售浪潮之下商圈形神變化

真正放眼未來,五大商業中心面臨的不是其他新秀之爭,在時代浪潮之下,哪些因子將影響人流?以未來為期,商圈場景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新零售無疑是今年的商業熱詞。日前,商務部派出5位博士組成了專業陣容赴市場一線調研新零售發展,圍繞新零售的兩大驅動力、新零售引發的五大變等課題形成了新零售報告。

商業時代的變化是席卷式的,應對未來,在有的人看來,重慶商圈改變形神皆要准備充分。

《重慶商圈發展報告》曾對商圈消費人群進行調研后提出建議,應加快體驗式智慧商圈建設,以免費 WIFI 應用為基礎,商圈主力購物中心為核心,周邊餐飲美食、休閑娛樂場所等為支撐,整合停車場、交通設施、金融服務網點等資源,將重慶各大商圈集中區打造成集購物、美食、休閑娛樂、生活服務於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式智慧化商圈,提升商圈內資源整合能力和消費聚集水平。

重慶智慧商圈建設正加快推進。資料圖片

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認為,商圈可以利用“互聯網 +”通過創建 O2O 系統讓實體店與網店無縫連接,完善線上線下一體的“智慧化”,在確保顧客享受到最全面、最方便的購物體驗的同時,亦有效提升顧客到店率以及信任度。

“今后在商圈,不僅要買,還要看到文化。”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輝看來,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濃縮了法國古典的建筑精華,上海南京路可以看到保留得相對完好的各國建筑群。對於重慶各商圈來說,雖然解放碑圈有紀念碑、洪崖洞吊腳樓,但卻沒能形成對外來游客有沖擊力的文化氛圍。而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紅岩文化的發祥地,商圈發展應著重塑造文化品味、文化功能,打造旅游亮點,增強對異地消費者的吸引力,擴大重慶商圈的輻射范圍,打造名副其實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商圈。

(責編:董菁、朱傳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