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道工藝、50個工時,國禮好筆的工藝匠心

2017年10月11日11:57  來源:人民網
 

一座城,一支筆。貝發中國制筆城,位於浙江寧波,一支筆,是杭州G20峰會用筆,也是金磚五國峰會用筆。

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期間,在2017年廈門金磚五國峰會期間,它們成為中國國禮好筆,被用在國際會議上,用每一支精雕細琢的貝發筆,書寫著世界經濟的發展。

在中國,筆的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記錄了中國文明發展史。到了現代,度過了對物資貧乏時期的恐懼,中國開始從生活細節,從文明的記錄上更加精致的生活,也享受更優質的書寫工具。

專注匠心,隻為一支筆

寧波甬江之畔,草木在秋雨沖刷下一碧如洗,江南仍是一派欣欣向榮的風景。沿江南東路向東,貝發中國制筆城的大字赫然眼前,廠區白藍相間,杭州G20峰會、金磚五國峰會等國際、國內會議的國禮用筆就出自這裡。

“金磚五國峰會用筆的最初靈感雛形,就是在這裡誕生的。”二樓用玻璃幕牆,形成一個個的大辦公區,在這裡,他們可以與同事探討交流,也可以前往車間,具體了解、掌握每一個生產的環節。

為了讓各國的元首、部長可以見識到中國制造的魅力,中國制筆行業也在角逐著打出國禮好筆,貝發從幾個月之前就開始為峰會准備蓄力。貝發集團從上個世紀開始,就為APEC會議打造會議用筆,為2008年奧運會打造鳥巢筆、為杭州G20峰會打造中國好筆……可以說貝發有著做出優秀高端商務筆的歷史和經驗。

貝發集團擁有文具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在2016年,貝發科研中心升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從創意設計能力,到工藝制造和技術能力,產品檢測能力、模具打造能力等方面,貝發均居行業前沿水准。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廈門,有著海外貿易的歷史,船、桅杆、貝殼、海洋……構筑了一個充滿神奇魔力的城市,鼓浪嶼、日光岩……又讓廈門增加了文化的魅力。

貝發細心地記下了與筆相關的城市的點滴,再以巧思把城市的歷史和驕傲融入到每一支筆中,於是,筆就有了城市的靈魂。

對於將筆視作生命和藝術品的貝發集團設計人員和研發人員來說,每一個細節都是不可忽視的,在做一個筆圈的時候,由於設計和工藝的復雜性,第一批做出來的筆圈中間的填漆沒有清洗干淨,面對明亮的筆圈中間絲絲縷縷的黑線,研發技術部從工程師到經理都感到痛心和不滿意,他們緊急召開研討會,並伙同制造車間技術師傅、主任等一起,再次探討藥水的數據配比,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

“我們也是工匠,做筆就是要一點點的精心雕琢。”沈海科是貝發集團筆的結構、技術工程師,他手上經歷過數不清的筆的工程設計,面對過不少的困難,也在車間蹲守過不少時間,也打造出了不少的貝發好筆,比如G20元首筆、比如金磚五國用筆,在技術上都離開他的付出和心血。

12道工藝的筆夾,將一支筆做成藝術

君子三端擅一名,秋毫雖細握非輕。

筆是應該被尊崇、尊重的。

“對我們來說,做一支筆就是做藝術品。”研發人員這樣表示。

在貝發集團的樣品展廳裡,數不清琳琅滿目的筆被整整齊齊的分門別類擺放著,這裡是中外客戶樣品挑選之地,也是新產品的展示之地,在幾個玻璃櫃子裡,水晶筆璀璨奪目,鳥巢筆紅金相見別具一格,G20元首筆清新典雅、金磚五國用筆端庄雅致……

“二十三年如一日,用真心做一支好筆。”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曾這樣詮釋貝發精神。

面對一支復雜的筆是一種藝術品的精雕細琢,在面對一支不那麼復雜的筆時,也是採用一種對藝術品的態度。“金磚五國峰會的記者筆,採用25克的黃金重量,拿起來格外舒適。”設計師口裡這支記者筆,將手機支架和簽字筆完美結合在一起,主打方便、使用、簡潔卻又不簡單的效果。

金磚五國用筆中的部長筆,筆的頂部有黑色帶有金磚五國廈門峰會logo的裝飾部件,用黑底金印展現出獨特帆船效果,看上去華麗而且別具質感。“我們用了八道工序來打造這個金色的小小帆船logo,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小小的耀眼貝殼。”貝發集團設計師謝健哲這樣解釋。而這並不是最復雜的工序,筆夾由12道工序完成,其中填漆工藝手工完成,兩道工序完工需要50個小時左右。筆夾正面切面形拱起,造型來源於船龍骨的造型,暗喻金磚五國經濟激流勇進,破浪前行。

在樣品室裡,記者拿著這款筆,在一張普通的A4紙上試寫,握起來輕重合適,手感良好,書寫的時候順滑卻又阻力剛剛好,寫著輕鬆舒適,線條豐潤質感好,覺得筆下的字也好看多了。

“我們用了26道工序來打造這支筆,真的是在做一支藝術品了。”從上海APEC會議用筆,2008年奧運會鳥巢筆,2016年杭州G20峰會用筆,2017年廈門金磚五國峰會用筆,貝發從未懈怠過。因為在貝發人的身上,流淌的是追求做出高品質好筆的血液。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董菁、朱傳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