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調研:小微企業的“小生意”,銀行怎麼做?

王建帆
2017年11月10日08:40 | 來源:經濟之聲
小字號
原標題:記者調研:小微企業的“小生意”,銀行怎麼做?

讓金融之水有效澆灌實體經濟,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方式。近日,經濟之聲記者來到上海、浙江等地採訪,近距離感知這裡的金融服務新變化。請看系列報道《融資難的破解之道》第三篇:

小微企業的“小生意”,銀行怎麼做?

江西人熊慶幾年前來到台州,經營鋁材生意。因為需要拓展庫存,企業資金需求量激增,本來找銀行貸款心裡沒底,但是一和台州銀行接觸,居然獲得20萬元的貸款,這讓熊慶很驚喜。

熊慶:門檻低,以前我們真的沒想到外地人在這邊貸款這麼方便。

台州銀行行長黃軍民說,熊慶並不是個例。2006年,台州銀行推出小本貸款,為過去大多數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社會弱勢群體,創造平等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目前,小本貸款已經累計發放超過916億元,支持近66萬低收入人群創業致富。

黃軍民:隻要有勞動能力、勞動意願都可以到台州銀行申請貸款,兩千塊錢開始起貸,到一百萬都可以。通過這個貸款,為農民、下崗職工、個體工商戶、外來務工人員輸血,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致富。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長期被討論的話題。為什麼這家銀行能夠打破傳統?黃軍民提出了“十六字”信貸現場調查技術,就是“下戶調查、眼見為實、自編報表、交叉檢驗”。

黃軍民:通過客戶經理下戶調查,跟業主交流,眼見為實。生產狀況,銷售狀況和庫存狀況,我們去看,不需要報表。我們看了以后,編兩張報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定這筆貸款可不可以貸、貸多貸少。

當然,銀行也是商業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相對來說,服務小微企業,銀行承擔的風險更大,成本更高,該如何兼顧銀行自身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泰隆銀行也是台州當地的城商行,總行副行長金學良說,他們有三個經驗。

金學良:我們結合“一企一價、一戶一價”的方式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定價﹔第二是成本,我們通過金融科技創新,盡量降低營運成本﹔第三是風險管理,通過多渠道防范風險,雖然賺的錢少,但是還是盈利的。

台州活躍的民營經濟,吸引大銀行也做起了“小生意”。農行台州分行行長鮑敏沖說,他們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擴大服務小微企業的覆蓋面。

央廣短評

支持小微企業,既要“俯下身”又要“扎穩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但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缺乏抵押品等原因,銀行大多不願面對小微企業“俯下身”,他們害怕風險大,一不小心就會“摔跟頭”,受損失。因此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

不過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銀行對小微金融的思維發生了轉變,探索出了既能“俯下身”又能“扎穩根”的辦法,比如報道中說的,給小微企業貸款,從傳統的一些“撒胡椒面”、“一錘子買賣”的做法,變成現在的“價值發現和價值培育”。再比如,通過大數據、創新信貸調查技術等手段,解決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當然,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永遠在路上,需要不斷創新思維、創新方式。讓更多銀行願意“俯下身”,又能“扎穩根”,才能更大范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責編:董菁、朱傳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