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自貿區助推開放融合大勢(開放談)

姜雲飛
2017年11月14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的諸多論述進一步強調了中國建設開放型經濟的立場。對於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報告的進一步肯定也讓其未來看點十足。自貿區建設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的開放水平,從而利好中國經濟,也將進一步促進世界經濟的開放融合。

  自2013年上海成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中國自貿試驗區戰略就受到國內外各界的高度關注。這是因為,自貿試驗區的設立目的不在於形成優惠政策以擴大投資貿易,而是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所以,自貿區建設不僅意味著國內經濟改革的方向,也代表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自貿試驗區戰略的實施有助於改善中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局面。4年多以來,中國自貿試驗區經過擴區擴圍,相繼在廣東、天津、福建以及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設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當前11個自貿區東中西協調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此外,中國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上海自貿區3.0方案的發布以及上海、浙江等自貿區正在探索建設的自由貿易港,在對外開放程度上都會進一步提高。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中國自貿試驗區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先行先試作用。11個自貿區分別在負面清單管理、貿易監管、商事登記、事中事后監管、海關檢驗檢疫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創新理念和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就在全國得以復制推廣。隨著改革的深入,自貿試驗區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自貿區新注冊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報告強調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指出“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意味著對涉及外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整合與修訂,可能成為自貿區下一步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受貿易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侵蝕的背景下,中國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示進一步對外開放,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並在實際行動中進一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這是對經濟全球化的有力支持。中國自貿試驗區仍需堅持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助力中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責編:覃博雅、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