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林大力推進“師徒傳承” 助中醫藥事業后繼有人

2017年11月17日08:32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吉林大力推進“師徒傳承” 助中醫藥事業后繼有人

  “這個病人是鼻衄,一咳嗽鼻子就出血,多少年都不好。這樣的病,中醫領域認為是肺熱所致,所以用清肺熱療法,相當於釜底抽薪。”在長春市中醫院診療室,老中醫趙繼福一邊為病人看病,一邊向身旁的“弟子”傳授經驗。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2016年,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牽頭成立“趙繼福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培訓班”,探索中醫師傳新路。學員均來自吉林省內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第一批16名學員在學習一年后於近日結業,第二批學員已經開始跟師。

  在長春市中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彭靜師為最后一名病人診療完畢后,匆匆趕到趙繼福老師的研討課堂。作為培訓班的第二批學員,彭靜師十分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從醫20年,當科主任帶隊伍7年,但是工作中依然有很多困惑,中醫藥事業的奧秘非常多,我迫切需要補上師承這一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更多患者受益。”彭靜師說。

  師徒傳承讓這些中醫藥事業從業者收益良多,這也是趙繼福一直堅持的觀點。“我畢業於大學科班。中醫傳統的師徒傳承模式,極大豐富了中醫理論及臨床知識。”趙繼福說。

  趙繼福告訴記者,他出生於中醫世家,至今已行醫40年。由於自小生長在長白山地區,趙繼福經常跟祖輩上山採藥,對長白山脈的藥材種類和分布非常熟悉。在長白山地區行醫期間,趙繼福一邊實踐一邊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如今63歲的他已成為國家級中醫藥專家。

  趙繼福認為,如今中醫院校畢業的大學生數量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是真正干中醫這一行的並不多。中醫想發展,必須加強傳承。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技術專長是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結晶,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近年來,中國投入專項經費,在全國建立了1000多個中醫傳承工作室,各省份也推出了相應的中醫傳承發展規劃。

  “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把老專家的學術經驗通過徒弟學習的方式繼承下來,是培養中醫人才、傳承名醫學術精要的重要途徑。”趙繼福說。

  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傳承是幾千年來中醫藥發展的基本形式,師徒相授、薪火相傳,延續了學術的生命,“重視傳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事業越是發展,我們越要堅守學術底線。”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

  如今的中醫,已不僅僅是中國百姓看病的選擇,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也開始流行中醫治療。

  為了承接培訓班,趙繼福拒絕了其他醫院的高薪挽留,一心扑在學生上。由於“名聲在外”,很多病患專門從外地趕來求醫。每次接診,趙繼福都堅持把當天挂上號的病人看完,最多時一天看了近100個號。

  如何能讓老中醫的經驗得到更廣泛的傳承?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趙繼福和學生們把日常工作經驗、醫療案例研討、脈診記錄等進行了文字整理,並將其印刷出版。

  “每天干的最多的事是說話。對病人講、對學生講,我得把我知道的、想到的、需要注意的都告訴他們。治病救人、傳道授業,說得再多我也不累,只是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把所學所用傳下去,讓中醫越走越遠。”趙繼福說。

(責編:朱傳戈、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