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茅台投資者:最煩別人說我一夜暴富 等了十年

2017年11月29日13:23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茅台投資者:最煩別人說我一夜暴富 等了十年

  茅台股票100元時我重倉,再沒賣過

  茅台漲跌造就經濟新名詞“茅房困境”:我有錢,拿來買房子,還是買茅台

  錢報專訪幾位茅台投資者:最煩別人說我一夜暴富,這一天我等了十年

  本報記者 詹麗華

  茅台股票的異常波動造就了一個經濟新名詞“茅房困境”:我手裡有錢,是拿來買房子,還是拿來買茅台?

  這確實是個問題。

  11月16日,“貴州茅台”以719.11元的收盤價,成為A股有史以來第一隻突破700元的股票。當天,其總市值沖破9000億元。

  茅台自己倒是被嚇到了。11月16日晚間茅台公司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希望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理性看待,審慎決策。

  緊接著20日,上交所會員部出了份通報函,批評個別券商對茅台的評估報告客觀依據不足,風險揭示不全面、不充分。

  此后茅台股票一路走跌。11月28日,貴州茅台以648.23元收盤,上漲4.34%。

  從年初的每股334.56元到此后一路走高,不到一年時間,貴州茅台股價累計上漲超100%。轉眼又連續下跌,短短幾個交易日,市值蒸發千億。

  股市從沒有新事物,隻有貪婪和恐懼的交替。那些投資茅台的人,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給兒子留十套茅台生肖

  茅台風波迭起的這幾天,浙江舟山投資者吳東勤顯得相當淡定,依舊保持著每天晚上喝一點的習慣,不多,兩盅,茅台。

  在吳東勤15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有一面堆了將近50箱還沒拆封的茅台生肖酒,旁邊的架子上還陳列著限量的茅台酒和特供酒,都是近兩年陸續收藏的。

  他正在裝修的新房子裡甚至專門為茅台酒留了一間房,做陳列和收藏用。

  “我以十年為一個周期做資產配置,每年有15%收益率就已經很開心了,茅台今年漲了多少!我不希望它(漲得)太快。”吳東勤會計學出身,喜歡討論復利:每年15%收益率,意味著差不多5年以后他的投資就能夠翻倍。

  事實上,茅台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他的預期。“我從150元�股的價格開始買起,最低買到過118元�股,滿倉以后就沒有再交易。”即使不算分紅收益,從開始重倉茅台,一年多時間吳東勤的賬戶資金已經翻了兩番不止。

  而他收藏的茅台生肖酒比買入時已經漲了3倍多。

  這算暴利嗎?“暴利?小票(指小市值股票)才賺得更多。”他說,“創業板我買過樂視,第一家上A股的網絡視頻公司,兩個月不到賺了一倍。現在看呢?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這家公司5年后會怎麼樣’,答案是‘不知道’,所以我拋掉了。”

  當時的股市幾乎是一匹脫缰的野馬。“什麼時候見頂,誰知道?我不夠聰明,所以這個錢你們賺吧,我不賺了。”從那波斷崖式下跌的行情裡全身而退,吳東勤慶幸自己比較“傻”。“說到底股票投資賺的是三筆錢:一筆是價格低於價值,被低估的錢﹔一筆是企業發展,市值提高,增值的錢﹔還有一筆就是價值被高估,泡沫化的錢。我能賺到前兩筆就足夠滿足了。”賺第一筆靠智商,賺到第二筆要耐心,而泡沫化的錢,遲早都要還回去。

  “我自己是做實業的,知道實業企業一年能有10%∼15%的淨利潤有多麼難。用實業的思維去看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們在投資回報上的要求會非常理性。”吳東勤希望可以通過投資實現家庭致富,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並不急,他的計劃是20年。“以后給兒子留十套茅台生肖酒,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有了。”

  一夜暴富?這一天我等了十年

  仲陽和吳東勤同在一個茅粉群裡,加群的門檻之一是至少持有5000股茅台。

  一開始只是一起討論股票的網友,投資理念相合,約著喝了頓酒,就成了朋友。他持有茅台的時間比吳東勤更長。

  “最煩別人說茅台‘一夜暴富’,這一天我等了十年。”他買入時是2007年春,現在已是2017年冬,“當時茅台股價已經在100元附近徘徊,也是高價股了。”

  以當時的“高價”買入,原本就存了長期持有的打算。“給兒子結婚准備的”,對好奇他十年不賣的朋友,仲陽總是這麼解釋,雖然他兒子今年初中還沒畢業。

  “我不會說自己鎖倉十年都是那麼快樂,我是凡人,2008年大熊市的驚濤駭浪,2012年秋后白酒板塊的大潰退,都很彷徨。”仲陽說,其實最近這幾天他也有點糾結要不要減倉:一方面作為十幾年的資深“茅粉”,很清楚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並沒有出現問題,並且正在進入一輪快速發展周期﹔另一方面他又多少有點擔心歷史重演,“我經歷過兩次股價60%以上的回撤,不想再坐一次電梯。”

  他說,股票市場短期看是一台投票器,長期看一定是稱重儀。“買股票就是做股東買企業,我要用足夠的時間把企業的成長轉化為我的財富。”這讓他在茅台股價超過400元時決定繼續做一個茅台的守望者,他很文藝地說,因為“幾乎所有包括投資在內的偉大事業都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最好不多看、不多說,也不胡思亂想。

  話雖如此,實際很難做到,尤其是茅台股價在極短時間內沖破700元。“機構也好、基金也好都有短期業績指標,他們不可能像我一樣有耐心去等待一家企業成長,(他們)收一茬韭菜就走,能讓他們興奮的隻有收益率。”仲陽說起來就生氣,直言中國資本市場出現的很多問題每個參與者都有責任,不要抱怨我們沒有偉大的公司,因為在他們成為“偉大”之前就已經被一輪輪收割。他忍不住罵了一句,“那些短視的公募基金!”

  他決定還是再看看,作為小股東分享了一家企業十年成長的紅利,很難說拋就拋。“有感情了。”為了分析這隻股票,他甚至專門去研究茅台的歷史,了解其釀造過程、搞清楚了每種茅台酒的區別,甚至身邊朋友買茅台酒他都要叫人家去茅台電商買,除了“保真”以外,因為這樣茅台股份能稍多一部分營收。盡管那幾箱酒的買賣影響也未必多大,但他覺得這是投資者應盡之責。

  700元以上可能會考慮減持茅台

  跟仲陽碰面當天,茅台還沒有破700元,另一位投資者“西湖邊的男2015”在其個人微博上表態,“以股價700為界,本人在未來6個月內也將擇機減持茅台股票﹔並使本人所持有的茅台倉位降到佔全部持倉市值的6∼7成。”

  “西湖邊的男2015”姓許,也是資深茅粉,微博網友習慣稱呼他“西湖兄”。兩人相識,用仲陽的話說,都是“經歷過上甘嶺的人”。圈內把在2012年秋后白酒板塊的大潰退中堅持下來戲稱為“守住上甘嶺”。

  “西湖邊的男2015”手裡的茅台股票是圈裡比較多的,“按目前的市值來算早已過億”,所以在圈裡人看來適度減倉很正常。

  11月14日,發微博當天,他說對茅台股價現狀的看法是,“不再便宜,但也談不上極端高估”。

  11月16日,茅台股價破700元。

  原本想約“西湖邊的男2015”見面聊聊,結果他人正在大洋彼岸。“我這人散淡慣了。”他說。

  一周之后,他發微博又談起茅台,當然說的也不僅僅是茅台。談及減持茅台的初衷,除了倉位原因,他說,“700元以上的茅台股價作為參照,去找尋在未來一個時期投資收益高於茅台的投資標的,是可能的。”當然,他口中的“未來一個時期”是5年,或者10年。大多數希望短期獲利的人沒有這份耐心。

  他想要完成茅台的調倉,實際上並未完成。“這次市場並沒有在700元以上給我提供充裕的調倉時間。好在,我善於等待,我不急。”

  不要抱怨我們沒有偉大的公司,因為在他們成為“偉大”之前就已經被一輪輪收割。

(責編:朱傳戈、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