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梁家河村變遷記

2017年12月25日16:3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梁家河村變遷記

初冬晨曦中的梁家河村 褚多鋒 攝影

魅力新村 在水一方

梁家河村因有一條穿越而過的河流而得名,

據村史館資料記載,北宋時梁姓人家依河而居,明以后陸續有其他姓氏家族遷入。在這塊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梁家河從歲月的深處一路走來,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兒女。

孟冬時節,汽車駛進梁家河村。但見一條平坦的柏油路穿越林蔭道和兩側的建筑物向遠方鋪展。環保觀光車滿載游客,來往穿梭,為村庄平添幾分活力。沿途所見,曾經的壩淤地、知青井、磨坊、代銷店、鐵業社,沼氣池、知青舊居,靜默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流轉;村史館、蘋果示范園、現代化養殖基地、特產專賣店、窯洞賓館、文體廣場錯落有致分布在村道兩旁,見証著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創新變革。這條路猶如耀眼的飄帶,鑲嵌在梁家河的歷史時空,連接起新時代的梁家河走向新征程。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在這裡插隊時經歷激情與理想交織的淬煉。改革開放后,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梁家河村走向改變落后面貌的歷程,從改變以往單一的農耕方式,開始發展以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村經濟模式,村庄的裡裡外外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2013年,村裡通了柏油路,2014年與周邊的梁家塌,舍和溝,木瓜山三個村庄合並而成梁家河村,也是在這一年,梁家河村入圍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產業發展躍上了新的台階。如今的村庄,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計生衛生醫療服務室、人口培訓學校、棗果協會、畜禽養殖合作社、文化科普農廣服務室等場所分布有致,各項事業生機勃勃。

畫家王建順創作的油畫《田野》,藝術再現上世紀七十年代習近平和梁家河村鄉親們在一起的情景。 王建順供圖

今日梁家河,鄉親們的日子紅紅火火,干部群眾勁頭十足,齊心協力,向著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青少年三觀教育基地、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標邁進。

支部導航 產業興旺

出延安,過延川,從千年古郡文安驛鎮向東南驅車五公裡,進入林田交錯,冬柏正綠的村庄地帶。“美麗鄉村梁家河”標志牌導引我們繼續前行,一探究竟。

在明媚的陽光下,果農馮琦正在自家的果園裡忙活,他難掩自信和興奮:“三畝果園去年畝均收入過萬,加入了蘋果合作社,不用愁銷路,賣價高於市場價,感到種植蘋果大有奔頭”。熱心為我們當向導的村民石玉興介紹說:之前村裡主要種傳統農作物,每畝收入幾百元,從2008年開始規劃倡導發展果園,隻施農家肥和沼液肥,蘋果品質好,也保護了土地,村裡找對了一條發展致富的好路子。梁家河村黨支部負責人向筆者介紹著這個充滿活力新農村:“目前,生態果園已發展到1200畝,引來各地果商採購,旅游開發、牛羊養殖、蔬菜種植等多頭發展。村民辦起了農家樂,開起了小吃店、特產專賣店,還可以就近到村上的旅游公司上班。大伙兒用上了互聯網,窯洞小賣部開通了掃碼支付,網購和城市裡一樣便捷,大家收入增加了,生活環境好了,鄉親們住上了新建房,不少人還買了小汽車,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我們還要積極創新,把村集體的事情辦好”。這也是梁家河村實施以“體系標准化,載體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務人性化”為黨建工作目標,以“活力黨支部,奮進梁家河”為特征的青春黨建工程的惠農成果。

駐足梁家河村山頂的蘋果示范園俯瞰遠眺,可見正在規劃建設中的“一心三區一帶”(鄉村知青文化保護核心、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及田園綜合體建設示范區、黨員干部(青少年)教育培訓區、清潔小流域治理示范區和文化旅游重要景區帶)已展露有形。從願景到行動,步入振興發展的新境界。梁家河村黨支部已建立起村黨小組、產業鏈上黨小組,企業黨小組的黨建引領工作網絡,通過實施做強支部和做美村庄,實現做實脫貧、做優生態、做好培訓、做大旅游,讓村庄美起來,村民富起來,生活好起來。干部群眾瞄准小康示范村目標,以種植業,養殖業、果業、旅游為產業發展板塊,大力推動未來鄉村旅游的發展,奮力建設富裕、生態、美麗、幸福的梁家河。數據顯示,僅梁家河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就業崗位125個,年接待92萬人,帶動發展農家樂6家,小賣部23家,農家賓館3家,創收1300萬元﹔種植蘋果981.2畝,帶動農戶142戶,按照農(果)旅融合發展的思路,打造千畝現代果業示范基地,打響叫亮了“梁家河”品牌,年產值110萬元﹔果香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技術和管理,發展萬頭標准化養殖,帶動農戶116戶﹔加工業也為就業增收貢獻力量。在這塊遼闊厚重的熱土上,一幅美麗鄉村的宏大現實畫卷正在漸漸變成現實。

梁家河村大力發展山地果園、特色旅游、蔬菜種植等產業,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活力。圖為生態果園一景。褚多鋒攝影

希望田野 創新"耕犁"

梁家河村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單位和基層黨建的一面旗幟,新故事、新變化層出不窮。以講好梁家河故事,體驗梁家河,擦亮梁家河之窗,汲取精神力量和田園黨課為內容載體的小故事大課堂活動﹔以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為要求的黨員示范崗﹔以思想之家,夢想之家,成長之家為主題的家園營造計劃﹔以清澈之河、流淌之河、營養之河為見証的環境淨化行動,得到村民群眾的積極響應,隨之帶來令人欣喜的面貌。村裡依托延安紅色旅游延伸,全域旅游構建和園區建設的戰略布局,樹立全域旅游的小園區,大景區理念,將鄉村旅游與紅色旅游連接起來,大大拓展了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健全景區服務體系,提升基礎配套體系,打造梁家河全域旅游升級版﹔實施產業提質增效,產居融合發展相結合﹔推進脫貧致富,建成小康村組相結合﹔創新鄉村治理,樹強支部核心相結合。探索村企聯合、公司經營、集體創收、農戶分紅的新模式。小村庄變身大窗口,激發實現美好生活新的青春活力,展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好圖景。

梁家河村以其歷史文化積澱和真實的巨變而成“網紅”,牽引著黃土地外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廣東順德市黃龍村黨委與梁家河村進行黨建結對共建,共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路﹔陝西省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行動,協調各屆為梁家河村捐贈救護車、便攜式超聲診斷儀、體檢箱等醫療設備,促進標准化村衛生室建設﹔畫家王建順幾次慕名來訪,深為這裡厚重的人文、淳朴的民風和鄉親們因時代巨變的自豪而振奮,完成巨幅油畫《田野》,又專程從椰風彌漫的海南島來到寒風凜冽的黃土高坡,把《田野》贈送給了梁家河村。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洪流中,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社會各界的關注、共建行動如滾滾暖流,注入廣袤的黃土地。

梁家河村大力實施水土保持和綠化美化,生態效益逐步顯現。褚多鋒攝影

一個清新如洗的早晨,天藍似綢,白雲如絮。筆者從梁家河村那些既熟悉又咂摸不盡的歷史與現實場景中走過。隻見朝陽如火,耀亮梁家河的溝溝壑壑,金色的陽光洒滿這片希望的田野。(作者褚多鋒系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融媒體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

(責編:董菁、朱傳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