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交186萬五險一金!退休你能拿回多少?算完驚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過,
從畢業工作一直到退休,
每個月繳納的五險一金和個稅,
加起來一共有多少錢?
小編幫你算了一下,
貌似可以整套房了……
那你退休幾年后能回本呢?
按2017年上海職工平均工資(6504元)來計算每月繳納的五險一金和個稅如下
假設你從22歲開始工作,到65歲退休!(誰讓我們趕上了延遲退休,打滾暴哭)43年的時間內,不考慮你工資增長與否,就按6504元計算!
【個人】
社保與公積金繳費總額
6504元X10.5%(社保)+6504元X7%(公積金)=個人繳費合計1138.2元
需繳納個稅:81.58元
【單位】
社保與公積金繳費總額
6504元X31.5%(社保)+6504元X7%(公積金)=單位繳費合計:2504元
(工傷費率按行業類別及工傷事故發生率等因素實行浮動費率)
每個月需要繳納的五險一金+個稅是
1138.2(五險一金)+81.58(個稅) =
1219.78元
1年就要交這麼多
1219.78 × 12 = 14637.36 元
43年需要繳納的這麼多
14637.36 × 43 = 62.9萬元
才60多萬,
就能買一套房?你是在逗我嗎?
別急,這只是你個人繳納的部分
還有公司幫你繳納的部分哦!
其實公司繳納的五險一金的比例和金額更高
所以43年下來,要交
2504× 12 × 43 = 129.2萬元
個人+單位合計
62.9萬 + 129.2萬 = 192.1萬元
也就是說
我們工作大半輩子
社保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
就要繳納192多萬
這足夠在二、三線城市全款買一套房了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些錢也不是白交的!
怎麼把這些錢掙回來呢?
【公積金提取】
公積金可以用來買房或者全部取出來
那麼第一筆錢可以拿這麼多
6504 × 14% × 12 × 43 = 約47萬元
【養老保險領取】
退休時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數額是
每月領取總額即基本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 過渡性養老金
從目前大家每月能夠領取的個人賬戶中養老金的標准來看,根據退休年齡的不同,“計發月數”也不一樣,到65歲退休是按照101個計發月數來算。
退休年齡 |
計發月數 | 退休年齡 | 計發月數 |
40 | 233 | 56 | 164 |
41 |
230 |
57 | 158 |
42 | 226 | 58 | 152 |
43 | 223 | 59 | 145 |
44 | 220 | 60 | 139 |
45 | 216 | 61 | 132 |
46 | 212 | 62 | 125 |
47 | 207 | 63 | 117 |
48 | 204 | 64 | 109 |
49 | 199 | 65 | 101 |
50 |
195 | 66 | 93 |
51 | 190 | 67 | 84 |
52 | 185 | 68 | 75 |
53 | 180 | 69 | 65 |
54 | 175 | 70 | 56 |
55 | 170 |
舉個例子
老王2017年在上海辦理退休手續,退休前的月平均繳費工資為6504元(由於退休員工平均月繳費工資指數時,包括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指數,為便於統計,我們假設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恆定為1),老王退休時上年度上海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504元,且不需要計算過渡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 (參保人員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 (1%×繳費年限)=(6504+6504)÷ 2 ×(1%*43)= 約2797元
個人養老賬戶儲存額 = 6504 × 8% × 12 × 43 = 約26.8萬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 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繳納總額)÷ 計發月份= 約2658元
所以每個月可以到手養老金:
2797 + 2658= 5455元
按照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來算,
如果想要回本的話,
需要這麼長時間
6504 × 8% × 12 × 43 ÷ 5455 ÷ 12 =4.1年
驚喜!意外!
與個人支出的養老保險費用相比,
不到5年就全部回本啦!
70歲后每月領取的養老保險金都是賺的哦~
其實除了住房公積金和退休后領養老金外,我們繳納的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也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惠福利哦~
醫療保險
當我們門診自負金額超出1500元以后的費用,根據病人年齡以及看病醫院等級不同,報銷比例為50%到75%不等。退休后,醫保的報銷比例更高!
生育保險
女員工懷孕后可以領取生育生活津貼和生育醫療費補貼。
失業保險
在符合失業保險領取條件的情況下,員工最多可以領到36000元。
工傷保險
工傷賠償項目包含:治(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外地就醫交通費、食宿費、康復治療費、停工留薪期工資、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13種費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