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老漂族”養老如何破題 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亟待健全

孫陽
2018年02月28日13:22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老漂族”養老如何破題 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亟待健全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孫陽)今年春節期間,微博上的一條短視頻讓不少家庭在歡聚之余,多了一份思考。這條淘票票官微發布的視頻以白描的手法,講述了一位山東青島籍的張阿姨在北京“老漂”的生活現實:在陌生的城市,每日操持著繁忙的家務,同時也經歷著精神世界的孤獨。

  事實上,在中國有超過1800萬的老漂人群,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為了支持兒女的事業、照顧第三代孫輩,成為了城市“老漂族”。異鄉生活的“老漂族”們,在缺乏城市歸屬感的同時,更面臨著巨大的“心理空巢”。

  如何破解“老漂族”養老難題,不僅考驗著“異地養老”模式的健全與完善,更是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改革的一道時代命題。

  聚焦“老漂族”現象

  勞動力轉移與“老齡化”的伴生物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非農化和城鎮化,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特別是年輕人選擇前往大城市打拼,勞動力轉移和城市人口的單向流動,客觀上造成了雙向難題:年輕人的子女看護和老年人的空巢現象。

  與此同時,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呈現出加速跡象。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佔總人口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在人口流向和人口結構變化的大背景下,出於為兒女帶孩子以及老人自身養老的雙重需求,“老漂族”應運而生。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二胎政策”的落地,“老漂族”群體的規模還將不斷擴大。

  當前,“老漂族”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究其原因,“老漂族”問題已經不是單個家庭的個例,而已成為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全局問題,不僅關系到民生福祉的有效兌現,更關系著社會治理政策的走向。

  國家衛計委201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戶籍不在原地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60歲及以上流動老年人口數量已近1800萬。到今天,這個數字無疑更為龐大。

  關注“老漂族”問題

  “心理空巢”比醫養難題更難

  歸屬感,是中國老年人最為看重的生活要素。在熟悉的環境中、與相熟多年親友的生活交流無疑會帶給老年人更為愉悅的心理感受。然而,這恰恰是當下“老漂族”最為缺乏的生活條件。

  夏先生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白領,去年他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小棉襖”,夫妻繁忙的工作狀態下,他不得不把看女兒的任務交給了一直在遼寧生活的母親。

  老太太來到北京后,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買菜、做飯、帶小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表示,在北京還沒找到朋友和玩伴,感覺孤單的同時也很想家。“基本就是白天帶孩子,晚上跟老伴兒視頻”,談到醫療報銷的問題時,老太太坦言,自己都是從老家帶著藥來北京,既為了省事兒,也為了省錢。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介紹說,目前在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上備案的人員已超過210多萬人,近9000家醫療機構並入聯網,異地就醫結算極大地方便了參保人員,減輕了墊資負擔並減少了“來回跑腿”。

  當前,我國正著力擴大基層定點醫療機構覆蓋范圍、備案手續和流程、明確跨省異地就醫跨年度費用結算辦法,隨著異地養老的針對舉措穩步推進,“老漂族”遇到的醫療、保險等問題有望逐步解決。

  然而,對生活環境的“水土不服”、缺乏傾訴對象和廣泛社交、加上偶爾出現的代際沖突問題,卻讓“老漂族”們面臨著比現實問題更棘手的處境。

  破解“老漂族”困境

  精神關愛與社會保障同等重要

  如何養老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社會不可回避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跨省就醫結算、養老金融等舉措的不斷出台,養老領域“供給側改革”有序推進。今年以來,山西、雲南、安徽、江蘇等地接連發文,對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出台細則。分析表示,今年是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的關鍵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將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養老服務市場的投入,未來或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加快推出包括用房及貸款傾斜在內的一攬子支持政策。

  “老漂族”作為社會養老群體的特殊一環,首先需要社會保障制度的有序改革和多元化發展。當前,進一步健全多層次養老體系,放寬社會准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舉措亟待進一步健全、完善。

  同時,社會公共服務的及時跟進、親人的體貼和關愛,也是“老漂族”獲得歸屬感的關鍵因素。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建議,成年子女要多花時間陪陪老人,平時多一些交流,周末多帶父母出去逛逛﹔也可以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學會網上購物、線上娛樂,比如淘票票贈送電影票、京東天貓的打折促銷等,增加老人日常生活的樂趣。

  對於社會來說,還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醫療和保險待遇。一是,對於異地老人醫保可以不回原籍,而通過異地領取的方式﹔二是,除了一線城市,可以考慮放開老人落戶問題﹔三是多為老人提供一些可以交流的活動機會和場所,比如廣場舞、老年活動中心、老鄉群等。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姚余棟認為,要從大健康角度入手,發揮政府、社會、個人等各主體作用,推動醫養健結合。“政府角度可以是促進健康產業﹔社會角度營造老年宜居宜養的社會環境﹔個人角度要重視自身健康,重視身體健康,主要是大健康管理。”

(責編:朱傳戈、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