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臨近北京東三環的廣西大廈內,黃花春還在認真修改著一份建議。這位來自西南邊境城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手中這份建議格外重視。
這位廣西崇左市高級中學英語老師,已經從教18年,近些年開始為青少年沉迷於手機游戲而擔憂。
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黃花春對這個問題有著直觀的感受,有的學生熬夜玩手機游戲,白天上課昏昏欲睡﹔一到課余時間,幾個學生就組隊打“王者榮耀”,玩“絕地求生”“荒野行動”等“吃雞”類游戲﹔學校之外,留守少年無人管,城市家長管不了……
黃花春在調研中發現,這種現象在很多小學、初中和高中普遍存在,諸多一線教師對青少年沉迷手游感到無奈。很多教師嘗試著改變這種現狀,后來卻演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場貓鼠游戲,“學校讓學生上交手機,有學生應付著上交了一部性能差甚至無法開機的手機,手裡實際上還有一部或多部手機。值班教師在晚上11點,循著學生宿舍的亮光檢查,有的學生就躲在被窩裡玩手游。”
在准備提交的《關於加強不良游戲管控的建議》中,黃花春代表提到,一些游戲在設計中毫無顧忌地充斥著拜金主義、色情、暴力等內容,沉迷游戲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會受到嚴重損害。另外,青少年容易受到一些血性暴力游戲的影響,產生認知混亂、道德偏差甚至誘發犯罪行為,漠視自我和他人生命的意義。
今年春節后,井岡山干部學院辦公廳助理研究員韓飛,在一篇返鄉見聞中寫道:“短短的幾天假期裡,我見識了手機游戲的巨大威力——除了睡覺,哪怕吃飯、上廁所、走路,村裡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橫著手機。聊起游戲,他們不由眉飛色舞﹔談起別的,則表示興趣缺缺,甚至壓根不答話。”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大學副校長於欣偉,在《關於加快推動網游分級制的建議》中提到,以一直火爆的“王者榮耀”游戲為例,這款游戲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億,其中11歲到20歲的玩家比例高達54%。
在列舉一系列媒體報道的案例中,於欣偉認為,游戲玩家的低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有些游戲確確實實成了毒害青少年成長的新“鴉片”。
黃花春代表建議,主管部門要明確和落實游戲企業主體責任,在游戲上線前,應出具未成年人保護評估和適齡提示﹔加強對網游產品上市的審批管理,推動建立網游企業誠信系統,對不誠信的網游企業進行曝光﹔對游戲軟件推廣和營銷手段進行限制,消除對青少年不當卻又無處不在的誘惑。
於欣偉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盡快出台強制性分級標准,比如按年齡段(6歲以上、12歲以上、18歲以上和全年齡段)和內容性質(價值導向、健康程度、時間限制、對抗程度等)進行細分,詳細定義內容標准,確定不同游戲的適用人群。
此外,於欣偉還建議,要推動游戲運營方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進一步升級技術手段,在身份認証方面增強實名制認証手段,要求運營方增強多因素身份認証體系,增加動態人臉識別程序和身份信息比對等,以真正達到甄別未成年人的目的。
在一些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相伴,更沒有父母約束,更容易沉迷於手機游戲中。韓飛在家鄉一個孩子口中,得到一句最簡單也最合理的解釋:“游戲好玩,平時也沒別的有意思的事可做。”他甚至認為,網癮自此在鄉村成了“流行病”。
在推動完善相關機制之外,民進中央副主席、教育專家朱永新認為,學校、社區或監護人,要多關注留守兒童,不能放縱他們,應該把留守兒童組織起來,讓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他們發現還有更多比手游更有趣的東西,不能讓手游成為兒童唯一的活動方式。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東新區許灣鄉“李靈希望小學”校長李靈,近些年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組織敬老小童星比賽等多種課外活動,提高學校裡留守兒童各方面的素質,彌補學生在課余之外的心靈空白。(完顏文豪、盧羨婷、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