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贏委員:構建國家級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大數據體系

人民網記者 萬鵬

2018年03月12日13:33    來源: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興贏 (圖片系委員本人提供)

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當前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監測和監管體系還需完善的背景下,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就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興贏建議,盡快建立客觀科學的第三方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體系,將其納入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當中﹔統籌規范各部門現有的生態監測網絡,建立客觀、科學、量化的國家級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大數據體系,實現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結果“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

環境控制和生態恢復是漫長的系統工程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張興贏委員認為,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生態文明也是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近五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積極行動開展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張興贏委員向記者指出,環境控制和生態恢復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大工程,涉及到各個領域,當下我國在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還尚未形成合理、科學、規范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張興贏委員告訴記者,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目前國家各個部門都有各自側重不同的生態監測網,分別散落在不同的機構和部門,未能統籌資源,形成合力﹔生態紅線劃定的范圍沒有充分的論証、生態監測的重點沒有十分突出、生態監測的方法缺乏規范的標准,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統一的高質量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自管自評”問題多,為了“治理業績”,難免出現各種對監測數據的干擾行為。

建議構建第三方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體系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經濟發展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轉化為對美好生存環境的需求,更加關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所飲用的水和腳下的這片土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大力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張興贏委員說。

“統籌規范各部門現有的生態監測網絡,建立客觀、科學、量化的國家級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大數據體系。”張興贏委員呼吁,整合和規范現有各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同時充分吸納高科技的成果,比如:挖掘國家現有衛星遙感資料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潛力,利用衛星遙感的長時間、寬覆蓋、科學性,使得國家級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結果“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

此外,張興贏委員建議,建立客觀、科學、統一的第三方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體系,並納入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當中。“建立一個監測要素明確、監測方法科學、監測標准統一、效果評價規范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更好地推進生態環境有序、穩步地恢復和改善。” 張興 贏委員說。 

(責編:覃博雅、朱傳戈)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