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代表”朱國萍: 三個故事講出民生新期待

2018年03月14日11: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在上海代表團的駐地,《經濟參考報》記者見到朱國萍代表的時候,她剛參加完小組討論,熱情地招呼道,“就在這兒聊吧,我給你們講講我帶來的三個故事。”

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朱國萍當了二十多年的居委會主任、黨總支書記,也是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被人們親切地稱作“小巷代表”。在她看來,改善民生,為人民謀幸福,除了要關注那些新時代下轟轟烈烈的改革大勢,也不能忽略那些城市裡、街坊間的“雞毛蒜皮”。

垃圾分類、家庭醫生、老年群體正是這樣的一些事。朱國萍說,現在提倡垃圾分類、源頭治理,如今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環保袋堆在各家,老百姓的垃圾分類意識和技能卻依然沒有跟上,源頭治理難度還是很大。另外,垃圾車來清運時隻按照干濕垃圾進行清運,垃圾分類存在著“前分類,后混亂”的問題。

朱國萍建議一方面要加強市民環保技能的培養,不斷提升老百姓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回收和運輸中做好環節銜接。

第二個故事則與家庭醫生有關。她給記者列了一組數據,“就以我們所在的社區為例,常住居民將近8萬人,配備了多少名家庭醫生?14名。平均一個家庭醫生要照顧近2000戶家庭,直接導致很多居民一年到頭也見不到自己的家庭醫生一次。”

“國家近期出台了提高全科醫生待遇的相關政策,老百姓們都拍手叫好。”朱國萍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做好全科醫生理念的宣傳工作,讓老百姓明白家庭醫生不等於私人醫生﹔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家庭醫生的招錄培養工作,多渠道留住全科醫生,開展針對性的繼續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經濟和社會待遇。

讓這位60多歲的老人深有感觸的還有信息智能應用的沖擊。到銀行辦事,不會用自助機器,排隊排得吃不消﹔路邊打車,不會用打車軟件,站著等了老半天也打不到車,干著急﹔最不方便的是去醫院看病,不會網上預約……

這一系列的問題,現在的老年人多多少少都碰到過。她希望社會各界都能關注到這個問題。一方面,民生類信息化工程要有托底預案,保留一定比例的傳統渠道,比如老年人綠色預約通道﹔另一方面,各種智能應用也要注重“適老化”的開發,不要讓老年人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掉隊”,讓他們也能在方便智能的生活中安享晚年。(孫韶華 王璐)

(責編:覃博雅、朱傳戈)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