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江蘇代表團設三場集中採訪點贊

張志偉

2018年03月19日08:36    來源:証券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快來領取屬於您的邀請函啦”﹔“第二張邀請函來了,媒體記者准備好接受了嗎?”﹔“江蘇代表團又一張邀請函來了,請注意查收。”

採用網頁“流行款”,設計新穎、別致,像個小蝴蝶,江蘇代表團集體採訪的邀請函在兩會記者群裡飛來飛去。這樣的邀請函,在兩會期間具有“唯一性”,連續舉辦三場集體採訪的代表團,在兩會期間也具有“唯一性”。由於採訪主題的差異,筆者隻參加了一場有關制造業升級轉型的集中採訪。採訪邀請了昆山市委書記和亨通集團等三大上市公司董事長參加,集中採訪既闡述地方經驗,也表達企業具體實踐,對記者的問題“照顧”得較為全面。

兩會期間,無論是代表,還是服務人員,需要擔負的責任都不輕鬆,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舉辦三場集體採訪,工作人員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但江蘇人大新聞處的同志對本報記者的解釋卻是如此輕描淡寫,“有代表要面對不同媒體記者講同一個話題,有記者需要就同一個主題採訪不同身份(官員代表,專家代表,基層代表)的多個代表。”

江蘇代表團朴素的初衷,其實價值很大。表面上看,直接解決了代表和記者面臨的“雙重難題”,一是記者不用在開完會后一路小跑,氣喘吁吁追著代表提問,至少降低了小跑的頻次,可以坐下來近距離,就關鍵問題平心靜氣地提問﹔二是代表也不用在記者的不斷追問下回答的匆匆忙忙,表述的斷斷續續,也可以在接次的回答中加以匠心布局,回答的點面展開。往深裡講,這種多頻次的,開誠布公式的集中採訪,體現了江蘇省的開放、文明、自信以及政府的服務精神。江蘇經濟一直引領全國,剖析背后的原因,從中不難看出一二。

想比江蘇團,有的團要學的東西還真是不少。在兩會上,有的團對記者不但“不感冒”,而且還橫眉冷對。“態度粗暴蠻橫,在走廊推人搡人”﹔“N家媒體在外等候,一點說法都沒有”﹔“在外面等了三個小時,一直不放媒體進去”。記者的投訴在兩會記者群裡展開,跟帖者不在少數。筆者也參加某團審議開放日採訪,代表團成員被桌子和桌子邊上粗繩“包圍”起來,記者被隔離在繩外,想拍張全景照那是痴心妄想。

今年的兩會組織方式,值得點贊的地方很多,筆者認為有兩處特別值得一提:一是“部長通道”、“委員通道”和“代表通道”的多次開啟,這一條條“通道”,拉近了部長、代表、委員與普通百姓的距離,讓記者有了採訪的“根據地”,更重要的體現了大國的自信,就這三點遠沒有窮盡其意義﹔二是江蘇代表團的三場集中採訪,雖然沒有代表通道那麼備受關注,但發揮的功能一個也沒有少。

江蘇代表團的做法,值得點贊。 

(責編:覃博雅、董菁)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進行時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獻策
    民民跑兩會
    聽懂兩會
    捎句話
    人民網評
    健康中國人

兩會調查

    2018兩會熱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