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工業科技領域同樣可以誕生超級獨角獸

成勇
2018年04月24日16:49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如果將科技公司進行簡單分類,大概可以分成兩種:即商業模式導向型的公司和科技導向型公司。實際上,在這二者中,以阿裡、騰訊、京東等商業模式導向為主的公司已經形成寡頭局面,有些領域即使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了。

但以技術為導向的公司,尤其是工業科技領域,中國與美日歐還有很大差異,這也讓沃衍看到了投資的機會。實際上,不論是在A股還是H股,很多工業領域的公司其市值都超過了500億。沃衍目前重點關注的工業科技領域包括下一代顯示、半導體、新能源、工業光源這些領域。相比較消費科技,沃衍更關注工業技術。

新能源汽車:更關注核心零部件

目前,煤炭能源成本遠低於石油,電更易於集中清潔管理,同時相比燃油發動機,我國電動車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大家幾乎處在同一個起跑線。基於這三點,新能源汽車未來將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分析發現,影響汽車的動力細節很多,整車的投資風險比較多。基於此,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沃衍的思路不是投“全身”而是投“手腳”、“眼睛”和“大腦”。

首先,隨著鋰電能量密度的提高,電動車續航能力將會增加,這衍生出一個問題——散熱。沃衍關注鋰電安全,因為安全是“底線”,沒有人願意開一輛不安全的車。

其次,汽車新材料有助於降低車的自重,客觀上將增加續航能力。因此,沃衍也深入了解汽車輕量化材料公司,因為這個領域可以誕生出超級獨角獸。

再者,激光雷達是無人駕駛或自動駕駛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未來不僅在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機車中都有著廣泛應用。由於沃衍之前在工業科技上的積累,這一領域也將是未來重點關注的領域。

以上三點共同的思路是,這類企業均有較多核心技術,而技術正是能使之成為超級獨角獸甚至偉大企業的根本。畢竟,新能源汽車並不是把發動機換成電池就行了的,其安全性、品牌、售后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慮。

下一代顯示和半導體:國產空間大

柔性顯示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隻有柔性才能搭載更多的功能,而“異形”屏的使用也會越來越多地在汽車玻璃、可穿戴設備等多種場景下使用。

但從產業鏈的角度上說,一些先進的技術仍舊被韓國等國家所壟斷。下游面板商受困於成本壓力,非常希望高端裝備可以實現國產化。作為投資公司,我們也會利用並購基金並購一些國外標的,幫助國內企業繞過技術封鎖進行產業升級。

如今,新材料領域有著很好的人才儲備。他們來自3M、霍尼韋爾、陶氏化學、杜邦和日本金杯電工等等知名公司。在這個領域中,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總的來看情況還是非常好的,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出現。

總的來說,半導體和新材料領域我們主要看兩方面:第一這個東西是不是核心材料﹔第二這個材料市場容量有多大。

在沃衍的投資思路上,橫向有新能源、半導體、下一代顯示、工業光源等四個重點行業關注方向﹔縱向有裝備、材料、終端三個方向,整個加一起構建了沃衍資本在科技領域的投資矩陣。

技術革命背后的投資邏輯

一種技術是否是未來的趨勢,這個技術到底是顛覆性技術還是一種過渡技術、它的生命周期有多長等等這類問題在沃衍內部曾激烈的討論過。我們認為,首先,技術要有效,也就是說性能方面要通過考核﹔成本要經得起驗証。簡單來說,衡量一種技術是否具備顛覆性的潛力主要看其性價比如何。

工業科技領域的項目一般都會有很好的現金流,沃衍投資的公司裡面,有些公司也呈現出一年一倍甚至幾倍的發展速度。雖然打法上和互聯網科技公司有所區別,但當一個新技術帶來很好的應用的時候,它的成長性並不弱於互聯網公司。

同時,很多創始人困惑於融資規模的問題,是融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其實,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策略:

高周轉模式,多見於薄利多銷:很多快消品公司遵從這個邏輯,因為客單價低,一個產品的客單價可能隻有十幾塊錢,貴了也就一百多元。這種企業前期的產能壁壘很關鍵是第一步,所以初期投資人會重投,幫助企業快速建立產能。

差異化競爭,多見於高客單價,高毛利:這樣的企業一般客單價高,比如一個機器設備大概就有幾百萬、上千萬,這種公司最難的是研發壁壘,IP落地能力是最關鍵的。這種公司我們根據研發進度分步投資,根據產品落地進度,給予企業需要的資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替代還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它往往客觀上縮小原有市場規模。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市場規模縮小,這是技術替代的一個特征。

創業者的兩項核心能力

項目雖多,但作為理性投資人,我們看過太多項目是這樣的:所從事的主營業務如果要成功有太多的假設條件。比如,加大數據、加人工智能等。很多邏輯不成立,究其原因是因為變量太多。打個比方,一個樓之所以能蓋成高樓,原因是地基牢固,而且隻有一個地基。但若沒有夯實的地基,做什麼事就會是“海市蜃樓”。

我看中的創業者要具備兩項能力:產品能力和經營能力。如果一個創始人的產品能力強,但欠缺經營能力,那麼他的公司可以活下來,但很難長大﹔如果一個創始人經營能力還可以,但缺少產品能力,那麼他的公司會缺少核心競爭力,他可以把公司做到一定規模,但一旦遇到行情不好或是碰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時候,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所以這就要求創業者要能夠及時補上短板。作為投資人,最害怕的是創業者看到了自己的長項,但沒看到自己的短處。如果又不能有一個團隊來補上這個弱點的話,最后的結果一般來講都很糟糕。

實際上,在工業科技領域,資本並不是最核心的因素。產品能力更為重要,即創始人能不能非常好的組織起技術和研發力量生產出消費者想要的東西更為重要。在此過程中,沃衍會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幫助其快速打造團隊、利用金融工具幫助企業快速成長。(作者系沃衍資本創始合伙人,本文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責編:朱傳戈、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