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試點落地,全球交易所為何紛紛搶奪“獨角獸”?
4月24日, 港交所之前宣布的25年來最大變革迎來了重大進展: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4月30日起將接受上市申請。這一消息讓爭奪“獨角獸”企業的風潮再次掀起。
近兩個多月以來,中國証監會、港交所、紐交所等紛紛調整上市政策,向“獨角獸”伸出橄欖枝。
在全球交易所之間,一場 “獨角獸”的爭奪戰硝煙四起。這場交易所之間的戰爭,既是一面觀察中國新經濟發展方向的鏡子,也是一個可以窺見未來的窗口。
中國“獨角獸”牛在哪?
關於獨角獸,業內有個傳說:今日的獨角獸,明日的行業巨頭。在市場眼裡,或許它是新業態新經濟﹔在資本眼裡,或許它是一輪輪投資機會﹔在“大鱷”眼裡,它或許是戰略性開疆拓土……這不奇怪,畢竟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獨角獸企業這麼吃香,那它到底長什麼樣?國際上對獨角獸的定義為設立時間少於10年估值10億美金以上的企業。從全球視角來看,美國和中國瓜分了超七成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據CB Insight數據統計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獨角獸企業。其中來自美國的共118家,佔49.78%,中國緊隨其后,共62家佔26.16%,這展現了中國新經濟的勃勃生機。
在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報告》中提到,區別國際定義,中國獨角獸需要注冊地為國內。截至到2018年3月,中國地區獨角獸企業共有126家,分布在10個城市15個行業,總估值6253億美金,約4萬億人民幣。對比國際情況,中國獨角獸有成長周期短、創新能力強、爆發集中特點。獨角獸企業的爆發顯示了中國整體創新實力的提升,這些企業引領產業新形態發展,促進上下游產業及跨界產業發展。“硬科技”驅動成為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典型特征。
“獨角獸”成熟壯大之后,基本會成長為一國新興科技龍頭,對國家總體競爭力的提升、對科技進步、商業模式革新等,都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正因如此,中國獨角獸成為全球資本眼中的“香饃饃”。
A股的“BATJ夢”還遠嗎?
在內地,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多種原因,以百度、阿裡巴巴、騰訊、京東(BATJ)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高科技企業紛紛在境外上市,成為中國股市的“痛”。可是今時不同往日,
在這次擁抱新經濟的浪潮中,A股顯然拿出了堅定的決心,不願再錯過下一個“BATJ”。
3月8日,富士康僅用36天上會並成功通過,遠遠超過近年A股“從受理到上會”平均耗時519天的周期,這在中國証券市場上創下了記錄。
3月30日,為了讓在海外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安心回家,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証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証試點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就意味著,國家把事情弄簡單了,海外上市企業不再費時費力費錢,除了已有的私有化A股上市這條路徑以外,又多了以CDR模式讓企業回歸國內市場的形式。
對於這個金融熱詞“CDR”,可能很多人還不是很了解。其實CDR(中國存托憑証)指的是已在中國境外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行的,用於代表境外股票等基礎証券權益的金融工具。舉個簡單的例子:海外上市公司A找了一家上市地區的機構B,再找一個中國國內的機構C,三個機構一起做這件事。A公司把一百萬份股票托管在B機構,約定這部分股票是不能交易的。然后由國內C機構發行一百萬份的CDR,最后讓CDR上市交易。
與其他上市制度相比,CDR的優勢在於企業可以保留海外上市主體,以存托憑証的方式向國內投資者發行股票。也就是說,不符合A股上市要求的VIE(協議控制)或WVR(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也可以在內地進行間接上市。同時,也給國內的相關企業提供了足夠的信心,從而留下那些還沒有上市的獨角獸企業。
當H股遇到CDR,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在業界看來,中國証監會積極歡迎新經濟企業的姿態,頗有與港股、美股展開競賽的意味。
中投証券一位高級分析師曾表示,“《意見》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畢竟A股還是很多獨角獸公司的首選上市地,一是A股估值高,二是這些公司業務發展主要在內地,從投資人角度來看,他們更了解公司的成長價值。”
面對A股的競爭,不願錯過下一個阿裡巴巴的H股也迎來了重大動作。
去年底,作為中國與國際股票市場的重要鏈接點的港交所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推出被視為港交所“25年來最大改革”的強力舉措。
這次贏得市場一片叫好之聲的改革包括三個部分:第一,第一次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在港上市﹔第二,生物科技公司,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市了﹔第三,在美國已經上市的公司想回家,家也可以安在香港,而且這個家既溫暖又容易。
正如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此前透露的,港交所4月24日關市以后,正式發布了IPO新規,新上市規則將於4月30日生效。這意味著,港交所的改革大計,將正式拉開大幕。
可以說,吸引新股上市,這才是港交所改變的重要原因。
在一位外資投行人士看來,因為CDR允許同股不同權,港交所不做同股不同權的重大改革就會落后。那些原先計劃隻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很可能會縮減在港融資額,那些已經在美上市的公司若計劃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很可能最終也會被CDR搶走很大一部分。
有媒體分析,港交所的改革同樣會給內地帶來壓力。對比內地和香港的新政,“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和“允許作為第二上市地”這兩條措施大幅度重合。不同之處大致有三:首先是通過直接IPO還是CDR的形式﹔其次,內地還沒有放開對盈利要求的限制﹔第三,港交所面向全球的新經濟公司,而內地隻接受中國獨角獸。
放眼未來,A股和H股之間的競爭是一個良性競爭,其結果定能促進中國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直接上市怎麼樣?
為了吸引“獨角獸”,海外交易所也使出渾身解數。4月3日,老牌紐交所破天荒地通過了音樂巨擘Spotify的直接上市。
獨角獸無需IPO可直接上市,一直高冷保守的紐交所正將這場獨角獸“爭奪戰”推向一個高潮!
《財富》雜志曾巧妙地評價這一制度,“如果說首次公開募股就像一場婚禮,那麼直接上市就像是私奔”。
直接上市的優勢確實不少,它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一視同仁投資購買股票的機會,同時上市公司省去了一大筆中介費,節省了時間成本,這對於一些小微企業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當然,不利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沒有傳統的路演和投資銀行扮演穩定劑的角色,所以第一天交易時,選擇直接上市的公司的股價,很有可能會經歷劇烈波動。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直接上市,在港股和A股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方式。現在看來,紐交所的這一創新嘗試為還未上市的獨角獸演示了上市的另一種形式,對整個資本市場的震動可想而知。曾有分析稱,Airbnb、Uber等其他獨角獸公司正在密切關注著Spotify的情況,可能也會採取直接上市的方式登錄各個板塊市場。
獨角獸風潮正興,這場爭奪戰只是剛剛拉開帷幕。事實上,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之下,各大交易所如此“大動干戈”,隻因新經濟企業的地位凸顯,隻有做出改變才能吸引未來經濟的新引擎,也才能夠真正分享獨角獸的價值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