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聚焦論壇

下一個風口在哪裡?探尋“獨角獸”企業生存現狀

2018年04月19日23: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李彤)近期發布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証試點若干意見》,不僅為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辟了“綠色通道”,更將有關“獨角獸”的討論推升向新高。當前“獨角獸”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哪些領域發展空間更廣闊?

針對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篩選標准,《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將其定位為在中國境內注冊,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獲得私募投資並未上市,且企業市值找過10億美元。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增至164家,新晉62家,總估值達6248億美元﹔76.2%的企業分布於高新區,超過84%的企業聚集於“北上杭深”﹔共分布在18個領域,電子商務企業數量最多佔比20%,互聯網金融領域估值最高佔比25%。

在日前舉行的“2018獨角獸投資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認為,中國經濟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多層次金融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也給“獨角獸”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營造了更適合生長的市場環境。

針對“獨角獸”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務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表示,針對個人消費者(C端)的市場經歷快速發展,長尾效應不斷迭代,相關產業增速放緩,從“野蠻增長”轉向“精細耕作”。他認為,獲客成本高、流量入口集中等,是C端市場現階段面臨的情況。“數據顯示,旅游平台的獲客成本在1000元/人,互聯網金融獲客成本在1000-3000元/人、醫藥電商從2014年至今獲客成本上漲了10倍。”

張立鈞認為,相比而言針對商家(B端)的市場仍有不小提升空間。以上市公司為例,針對B端的服務企業在市值和數量上佔比較低。未來,具備客戶全維度、服務泛行業化、技術創新轉型潛質的企業,將更有機會在B端發力成為“獨角獸”。

記者梳理發現,還有一批“含著金湯勺”由平台型企業孵化的“獨角獸”企業出現,例如阿裡巴巴、平安集團、小米公司等平台型企業,通過資源整合為內部孵化出的企業提供了發展動力。

但當前,資本的追逐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獨角獸”概念,讓人眼花繚亂,向大平台“抱大腿、攀親戚”的現象屢見不鮮。

有業內人士坦言,要警惕過熱投資和過高估值變為“擊鼓傳花”,防范一些企業偽裝成“獨角獸”擾亂市場。投資者在財富管理過程中,要謹慎投資避免盲目追逐“獨角獸”概念而帶來的損失。

(責編:董菁、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