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巫山“翡翠”涼粉裡沒有翡翠 咋一年要賣幾百萬元?

2018年05月03日09:50 | 來源:重慶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巫山“翡翠”涼粉裡沒有翡翠 咋一年要賣幾百萬元?

平常大家吃的涼粉以豌豆澱粉制成的居多。可巫山楊家三兄弟發明的“翡翠涼粉”,竟是樹葉做成的。2010年6月,“翡翠涼粉”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中央電視台《遠方的家》和《北緯30度》等欄目相繼作出報道,讓藏在深閨的巫山美味走向全國。“翡翠涼粉”每年為三兄弟帶來幾百萬的收益。他們是如何將小吃發展成規模產業的?

樹葉成小吃營養是賣點

“從一份兩分錢到5分錢,再到1角錢,直到現在的6元錢,吃涼粉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楊小明說,他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今年48歲,負責技術創新和推廣。他介紹,制作“翡翠涼粉”的原材料是巫山一種開滿黃色小花的灌木,被當地人叫做“豆腐柴”、“臭黃荊”。由於該植物長期以來自生自滅,已瀕臨滅絕。2007年,三兄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嘗到了“翡翠涼粉”,經打聽得知,該涼粉現產量極少。由此,他們產生了規模發展“翡翠涼粉”的念頭。

三兄弟先是上山四處尋找這種野生植物,再來探索如何培植。他們帶領一班技術人員經過無數次試驗,人工繁殖終於扦插成功,突破了“豆腐柴”無性繁育的難關:從原始野生態的原苗選種育苗到現在大規模種植技術﹔從原人工採摘樹葉到現在用機器收割嫩枝條,節約人工費用並增加了畝產產量﹔由原年畝產鮮葉3000斤到現在最好時1萬斤左右。歷經四年時間,公司已培植600多畝“豆腐柴”,加上幾百戶村民一同種植“豆腐柴”,現基地可達3000多畝。

經過幾年來不斷革新與努力,他們成立了巫山縣天煜奇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定位就是賣點,‘翡翠涼粉’從來不缺好賣點。”楊小明坦言,《中華藥典》、《四川中藥志》等藥書上有記載,“豆腐柴”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根、莖、葉均可入藥或食用,現代科學對葉子的成分也有所分析:豆腐柴樹葉含有豐富的果膠、蛋白質及10多種氨基酸、粗纖維(膳食纖維)和粗脂肪、Vc、β-胡蘿卜素、葉綠素等營養成分。所以,楊小明覺得他們的產品營養就是賣點。

“組合拳”銷售一天賣上萬斤

有了產品定位,2010年開始,他們選擇在重慶進行線下展銷,然而消費者起初並不買賬,原因是懷疑“翡翠涼粉”的顏色是靠色素染制而成。楊小明表示,他通過千萬次實驗,干粉不添加一滴水,隻用漿,採用純“豆腐柴”粉末。他還通過親自錄制視頻來分析和制作“翡翠涼粉”的過程,從而打消一部分人對於它成色的質疑,並用“豆腐柴”醫藥和營養成分來打動消費者。同年在盤溪市場,他們還租了個100多平方米的店鋪,用來展示產品與推廣銷售,那時“翡翠涼粉”一天能賣出上萬斤。

除了線下展銷,他們也布置了一套“組合拳”,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平台以及網站進行網售。

產品多元化技術透明化

楊小明還用干粉研發出了無任何添加劑、防腐劑的“翡翠涼粉”、“翡翠果凍”、“翡翠面條”、“翡翠餅干”、“翡翠飲料”等系列食品。他根據消費者不同的口感需求分成多種口味,如面條有“翡翠”味、南瓜味、番茄味、胡蘿卜味等﹔涼粉則有麻辣味、酸甜味、薄荷味等。針對不同口味,他聘請了專業設計師為每份產品設計方便攜帶的獨特包裝。

“不但產品多元化,我還讓技術透明化。”楊小明向記者展示他在愛奇藝錄制播放的“三分鐘學會做涼粉”視頻。三兄弟前后注冊了奇葉翡翠、天煜奇葉等4個商標,“翡翠涼粉”已成為巫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此同時正在申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不僅限於餐飲,他們還在公司開設體驗美容區域,教顧客如何使用干粉DIY面膜,“我們要涉及到一二三產業,使公司全方位發展。”楊小明介紹道,不久后公司將達目標產值上億元。

(責編:董菁、朱傳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