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雷軍食言了,小米敲門港交所“嘗鮮”!撐得起千億美元的估值嗎?

2018年05月04日08:21 | 來源:央視財經
小字號
原標題:雷軍食言了,小米敲門港交所“嘗鮮”!撐得起千億美元的估值嗎?

雷軍曾經在2014年放過話,5年內不上市。2016年3月,雷軍在接受採訪時仍給出5年內不上市的表態。

5月3日上午,據港交所官網消息,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請文件。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也將是2014年來全球最大型的科技公司IPO

雷軍食言了,創業八年的小米,要上市了!

小米遞交赴港IPO申請

5月2日,小米公司向香港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如果順利的話將在今年6-7月間在港交所上市。小米也將成為今年港交所推行“同股不同權”的新政之后,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根據招股說明書,小米此次IPO募集的資金,

計劃將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

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

30%用於全球擴展﹔

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記者 侯凱笛:綜合市場消息,小米的估值將在6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上市后市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將是繼2014年於美股上市的阿裡巴巴(上市估值近2000億美元)后,全球最大型的科技公司IPO。

股權結構上,小米的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在完成首次公開募股后,小米公司流通股將包括A級普通股和B級普通股。當股東表決時,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計算不同股票的投票權重后,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此外,由於小米採取的是一種復雜的多層股權架構,目前還不符合A股市場的上市規則。

記者 侯凱笛:小米公司的股權架構類似於阿裡巴巴,是VIE架構。除了小米科技外,小米公司旗下還包括小米通訊、小米電子軟件、小米支付、小米移動軟件、小米軟件技術、小米數碼科技等至少7家子公司。如不特批,鑒於小米的VIE結構,小米A+H的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前,關於小米的上市地點也有諸多傳聞。業內人士預計,在港上市后,小米將可能以CDR形式回歸A股。

盡管証監會在今年3月底明確了對獨角獸企業上市的支持路徑,但諸如營收快速增長、國際領先技術等條件仍然規定得較為模糊,這也成為小米優先在H股上市的原因之一。隨著監管層后續將推出更加細化的實施細則,國內的獨角獸企業,如螞蟻金服、小米、滴滴、美團等將迎來更多選擇。

千億美金估值 小米值不值?

根據小米目前的估值,它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科技新股。為什麼小米的估值可以高達千億美元?

首先,小米究竟賺不賺錢?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虧損3.03億元、2016年淨利潤18.9億元、2017年利潤為53.6億元。

2017年小米總營收1146億元,較2016年的684億元增長67.5%。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42.2億元,財務健康。

第二,小米究竟是家什麼公司?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商業模式,是雷軍在多個場合宣講的小米“鐵人三項”。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17年小米的收入組成中,來自這三個版塊的收入佔比分別為:70.3%、20.5%和8.6%。

來自智能手機行業的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0.3%﹔

來自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比為20.5%﹔

來自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為98.96億元,佔比為8.6%。

中信建投TMT行業首席分析師 武超則:綜合前兩項硬件相關的業務的毛利率基本都在8%上下,但是我們看互聯網業務,它的毛利率非常高,能達到60%。真正小米盈利能力貢獻最大的是互聯網這塊業務。雖然收入隻佔了8.6%,但是佔到它的毛利的比例40%,還是非常高的。

招商証券傳媒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 顧佳:小米擁有龐大且高度活躍的全球用戶。截止到2018年3月,MIUI月活躍用戶超過了1.9億。正是擁有龐大的用戶和米粉,我覺得構筑了小米未來,整個非硬件收入提供了更大的增長潛力。

第三,小米的成長性到底在哪裡?其一是小米的國際化路徑。招股書顯示,海外收入在小米總收入中的佔比,已從2015年的6.1%上升到2017年的28%。其二是小米的投資屬性。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210家公司,有4家已經上市。此外小米還持股4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迅雷和美的。

中信建投TMT行業首席分析師 武超則:大家可能比較習慣對標的公司,像蘋果,像騰訊,像亞馬遜。其實它都各有一部分業務跟小米比較重合。比如說硬件部分更像蘋果的鏈條,當然像亞馬遜更多的以雲計算,對標的小米也有雲平台這一類的。可能長期來看小米更適合按照不同的業務去估值。

小米上市凸顯新動能崛起 新經濟企業進入紅利收獲期

在八年時間裡,小米從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今天千億市值規模的獨角獸企業,這在傳統企業中是無法想象的。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發展如此迅速?它背后又是什麼力量在支撐?

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 張連起: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的新動能出現的變化,超出了預期,在2017年,新動能企業超過了兩位數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30%,對就業增長的貢獻超過70%,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變化(起到了)一種化學反應。

目前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都非常重視新經濟企業的融資需求。今年2月,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正式批准紐交所提出的允許企業不發行新股“直接上市”提案,並且在限售解禁制度方面也有了突破。

3月底,証監會就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証,也就是所謂的CDR的試點工作發布相關意見,明確了相關企業的市值、營收標准,力爭將優秀的新經濟企業留在國內資本市場。

4月底,港交所25年來上市制度的最大改革正式落地,在未盈利企業上市以及上市企業特殊投票權安排等問題上有了重大突破。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的資本市場還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盡快在上市、交易以及退出等制度安排方面做出詳細的、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管清友:中國資本市場不光是要提供一套新的適用於現代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還要能夠培育和發現這樣創新型企業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說,等獨角獸它的市值已經很大的時候,它的成長期已經過去了,你再讓這些企業回來。

新聞鏈接:雷軍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對於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三十歲就財務自由的著名天使投資人雷軍來說,今天注定是他人生中難忘的一天。雷軍曾在多個場合說過,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創業。從2010年創辦至今,雷軍和他的小米似乎始終處在風口浪尖上。雷軍曾多次說過小米不考慮上市,而從去年開始卻突然提速。一起來回顧一下↓↓↓

雷軍有一句名言: “隻要站在風口上,是頭豬都能飛起來”。2010年4月6日,從一碗小米粥開始, 41歲的雷軍站在了風口上,開始了“小米+步槍”的創業之旅。

2011年,小米手機正式亮相,2011年銷售30萬台,2012年719萬台,2013年1870萬台,2014年6112萬台。從2010年到2014年,小米共完成6輪融資,投資方眾多,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等數十家VC/PE機構。從2010年的2.5億美元開始,幾乎每年成倍上漲﹔到2014年E輪融資,小米已估值450億美元,翻了180倍。

小米真的這麼值錢嗎?面對爭議,當時的雷軍對福布斯記者說:四年裡唯一的錯誤是把小米少估了一個零。但他沒有想到,之后的兩年,小米遭遇了滑鐵盧,手機出貨量待續滑落,從第一落到第五。隨后兩年,“補課”成了雷布斯的高頻詞。雷軍直接抓供應鏈,小米之家回歸線下,發力國際化。僅僅兩年時間,小米實現逆轉,2017年10月提前實現了營收過千億的年度目標。一貫低調的雷軍卻放出話來:“世界上沒有一家手機銷量下滑后能成功逆轉,除了小米”。

面對媒體關於IPO的多次詢問,雷軍數次表示“小米不缺錢”、“小米不急”、“小米賬上還有100億現金流”。2016年,雷軍信誓旦旦地說小米5年內不上市,后來又將這一時間推遲到2025年。2017年,雷布斯開始鬆口:“我覺得我們會到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再IPO。”

就在當年,全球智能手機出現首次衰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下跌4%,2018年1月,這個下滑幅度甚至達到16.6%,而之后的下滑速度或許將加劇。同時,小米還面臨著國內中高端市場難以突破、其海外第一大市場印度用虧損沖量等潛在的業務風險。面對手機市場可能看到的天花板,雷軍開始強化小米的互聯網基因。

目前,小米默默打造的“鐵人三項”已初現規模,移動電源、小米手環、掃地機器人、平衡車,小米涉獵的領域越來越廣,已成為諸多行業的“鯰魚”。對於雷軍來說,小米提速上市,也許是最合適的選擇。

就在不久前,雷軍高調承諾:小米硬件業務綜合淨利潤永生永世不超過5%,超出部分將全部返還用戶。有人說雷軍營銷,也有人說他厚道。即便面對千億美金的估值,雷軍和它的小米也一直備受爭議。遞交招股書的這一天,雷軍發了一封公開信,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責編:董菁、朱傳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