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聯想、黑莓推新機 手機老將能否掀波瀾

2018年06月14日08:3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很嚇人的黑科技”“嚇人的技術”這類評價近來在智能手機圈很流行,以至於有業內人士開玩笑稱:如果心臟不好,這段時間就別去看手機發布會了。

在“嚇人”的廠商中,一位熟悉的“老哥”——聯想,格外引起人們關注。上周,在淡出國內手機市場一年多后,曾經的手機“巨無霸”攜新品復出。無獨有偶,“老調重彈”的還有黑莓,兩個老牌廠商又推出了新產品,殺進了國內智能手機這片“紅海”。

然而,面對被壓縮到極致的利潤、口味刁鑽的消費者,市場還能容納新玩家嗎?

放低身段拼市場

千元機承載聯想復興夢

曾幾何時,“中華酷聯“是國內手機市場上大名鼎鼎的四巨頭。憑借運營商的渠道優勢,中興、華為、酷派、聯想曾有過一段輝煌。

然而,當運營商補貼被砍、互聯網手機企業一飛沖天時,隻有華為殺出了重圍,站穩了腳跟。聯想則在並購、品牌剝離中反復折騰,不但丟掉了曾經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寶座,手中原有的品牌積累也所剩無幾。

不過,伴隨著聯想Z5等一系列手機的發布,曾經的巨頭又回來了。這款被宣傳成國民新旗艦的產品,早在上市前就吸引了業內的目光。原因倒不是其產品有多麼優秀,而是聯想手機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常程在社交網絡上連篇累牘的推介:45天超長待機、4TB存儲容量、“粒子技術”……種種描述令人目瞪口呆。

就在業內期待著新旗艦帶來革命性變革時,聯想最終發布的Z5卻僅是一款千元機,巨大的心理落差引來了不少吐槽。

“其實單看產品,這個價位和配置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通訊行業專家楊玉斌說,“處理器雖然稍微弱了一些,但在同級別手機中也算夠用。可國民新旗艦這個名號,一款千元機能否承載得起,還得看市場的反饋。”

業內流行這麼一個說法:如果說智能手機市場是“紅海”,那麼千元機市場就是“死海”。在這裡,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已慘烈到幾乎沒有利潤可言。集邦咨詢分析師黃郁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智能手機工藝發展已趨向成熟,在強調高性價比的千元機市場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受低價限制,千元機產品在創新程度上也難有突破,品牌間的相似度也越來越高。

“憑著聯想的品牌知名度和親民的售價以及不錯的配置,這款產品對有購機需求的消費者來說,的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能否撬動更大的市場還有待觀察。”黃郁琁說。

低獲利時代到來

二線品牌面臨生存挑戰

就在聯想發布會后,老牌廠商黑莓也發布了國行新品。為何這些廠商,不約而同地開始“吃回頭草”了?

“智能手機不僅是一個產品,更是一個通道和入口,無論是雲系統、智慧零售、物聯網,手機都是絕佳的連接紐帶。”楊玉斌說。

然而,智能手機在國內的競爭已非常充分。據行業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約為16.0%,並預計全球出貨量將繼續下滑。IDC公司給出的原因是換機周期的延長,以及行業技術創新乏力,導致消費者的換機需求減弱。

對於新玩家來說,更壞的消息是國內智能手機行業頭部集中效應非常突出。在出貨量萎縮的背景下,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等一線品牌開啟了收割模式,它們佔據了85.8%的市場份額,二線品牌面臨生存挑戰。

另外,渠道的變化也考驗著廠商的應對能力。新零售模式不斷涌現,線上線下渠道正在深度融合。消費模式的改變,需要廠商以更靈活的方式去應對市場出現的各類新訴求,老牌廠商能否玩好這局新游戲,仍是個疑問。

“事實上,智能手機並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業,成熟的供應鏈、代工廠都能輕鬆生產出品質不錯的手機。”黃郁琁說,“但智能手機的制造工藝趨向成熟,也意味著低獲利時代的來臨。高端機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費用,中低端機則需要通過薄利多銷取得營運平衡,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一言以蔽之:門檻不高,維系不易。”

同質化設計致消費欲望減弱

品牌變革須有硬技術傍身

回顧智能手機的發展史,手機市場格局的變化,多伴隨著核心技術的到來。譬如每一輪通信技術革命都會促成手機市場的洗牌。3G時代淘汰了諾基亞,4G時代小米等互聯網手機企業迅速崛起。而即將到來的5G時代,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IDC公司也預測,5G智能手機將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屆時將引發集中換機的熱潮,並助推智能手機市場回暖。但黃郁琁則認為,5G手機雖是大趨勢,但並不會顯著地改變品牌格局。“大企業很早就開始著手布局相關技術,相信5G手機上市后,各大廠商很快都會推出相關的產品。對於二、三線品牌,如果無法跟上節奏,就會面臨掉隊的風險。”

同質化也是廠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硬件趨同、功能類似、外觀清一色的齊劉海,這都減弱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究其原因,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缺乏令消費者心動的核心技術,因而導致了消費需求的減弱,用戶的消費需求也就無法釋放。”楊玉斌說,“市場一定會跟著技術走。蘋果出現之前,也沒有人相信諾基亞會被顛覆。隻有解決了電池續航這樣的關鍵技術,才會看到新品牌的崛起。說到底,市場拼的還是技術。”(記者 楊 侖)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