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流量“漫游”費取消了,但還有這些“流量陷阱”要注意

2018年06月25日08:29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6月22日,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宣布: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費。對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在此前,運營商們還推出了多款“不限量”套餐,這是否意味著消費者在選購了相應的流量套餐后,就可以隨心隨地使用手機流量了?還有哪些“流量陷阱”需要注意?

移動用戶平均流量使用猛增至4GB

根據工信部20日發布的最數據顯示,5月份,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近4GB,再創新高。除了接入量,5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169.3%,增速較上月提高15.4個百分點,增速為最近12月內新高。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說明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了,流量促銷更加優惠,用戶使用起流量來也少了很多顧慮,“和運營商積極推廣不限量套餐有關系。”

手機流量“不限量”背后暗含限制性條款

然而各大運營商推出的”不限量“套餐,在看似優惠的套餐背后卻隱藏著不少限制性條款。

超出一定流量后“不限量”反而被“限速”

近日,有網友抱怨自己購買的4G網絡不限流量套餐,每月使用超出一定流量后,上網速度會變慢,打開網頁需要等待幾秒鐘,甚至連登錄微信都很困難。打電話給運營商卻被告知,若想要恢復4G網速,還需要額外購買流量加速包。(詳情見:手機流量“不限量”套餐卻暗含限制條款?工信部發話了)

電信專家表示,用戶使用流量達到一定上限后之所以會被限速,是因為運營商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未達到為每個人開放無限流量的能力,運營商隻有通過限制網速,才能保証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體驗。

而對於專家的解釋,很多網友並不買賬。在他們看來,“不限流量”的字面意思就是“無限使用流量”,運營商在其中加了“限速”等前置性條件卻不加提示,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的一種欺騙行為。

目前,多家運營商都將不限流量套餐的廣告放在了首頁最顯眼的位置,但達到一定流量后會被限速的字樣卻隱藏在海報的角落中,並不醒目。

工信部:不得片面夸大宣傳

近日,工信部明確要求運營商規范宣傳:“要高度重視當前‘不限量’套餐宣傳中存在的問題,全行業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切實規范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夸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

某APP號稱免流量 但免費的卻只是部分流量

另外,還有不少網友吐槽,運營商推出的定向流量套餐中,也存在類似套路。比如,某視頻網站與某運營商合作推出定向流量套餐,在廣告中號稱用戶使用該視頻APP時,不會產生任何流量費用。但仔細閱讀套餐合同條款,卻發現免費的只是觀看視頻所產生的流量,並不包括APP中圖片、文字、彈幕、第三方廣告加載過程中產生的流量。

專家:如果不加以提示 屬於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運營商即使在套餐辦理合同中有不限量流量使用前置條件的條款,但如果沒有在用戶辦理時加以提示,或者在合同中對該條款沒有特別標注,也屬於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流量"非正常消耗"到底怪誰?

今年5月,一名上海網友發帖稱,自己的手機在凌晨2點至4點跑了幾百兆流量,而他的手機一直連接家中的WiFi﹔即使家裡的WiFi斷網,他也未對手機進行任何操作。在向運營商投訴后,客服人員返還了他部分流量,但稱責任應歸咎於用戶的手機應用。

“曾經1個G的流量夠用一個月,如今卻挺不過15天。”“流量消耗太快,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沒有WiFi。”許多用戶質疑手機流量“非正常消耗”,是運營商在流量計算上“耍花招”。

對此,浙江省質監局和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曾做過一個通信流量檢測試驗。在三台多制式無線通信上網流量監測器中,隨機插入三大運營商SIM卡下載同一文件,從檢測結果對比來看,與運營商提供的流量統計幾乎沒有區別,由此可見,運營商“偷流量”的可能性並不大。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用戶之所以感到流量跑得快,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應用為及時提醒用戶更新和推送各類消息,往往會選擇后台自動連接網絡,流量便會悄無聲息地被消耗掉。此外,木馬病毒也是導致流量偷跑的元凶之一。

對此,朱巍建議,運營商應將通過監管部門審核后的網絡通信協議向用戶公開。同時,用戶也不要通過非法途徑隨意下載APP,以免感染消耗流量的手機病毒。

(責編:覃博雅、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