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營企業家系列訪談

圓方集團薛榮:改革開放“弄潮兒”終成“家政女王”

記者 孫博洋
2019年01月02日14:53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開欄的話: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歷經輝煌四十載。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肯定廣大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

回望來路,統戰部經濟局和人民網聯合推出融媒體欄目《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民營經濟要走向更加廣闊舞台》,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分享其創業之路的艱辛與成就,透過民營經濟的發展感受最具活力的時代脈搏。

今年10月24日,作為河南圓方集團董事長,薛榮入選了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薛榮不斷創業不斷前進的歷程。從“下鄉知青”到“77年大學生”,從端著“鐵飯碗”的工程師到大酒店客房部經理,從“下崗女工”到承包千畝魚塘的“塘主”,再到如今的“家政女王”圓方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無數個標簽讓薛榮的創業史充滿了傳奇色彩。

創業屢敗屢戰 越挫越勇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薛榮的第一次創業始於“下崗”,用她的話說“今天在國有企業當高管,下崗了,失業了,沒准我個人創業當老板,那會兒反而有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感覺,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正是這樣樂觀開朗的性格,支撐起她一次次的創業失敗,又一次次從失敗中站立起來繼續創業。

作為1977年入學的大學生,在當時可謂是真正的“天之驕子”。畢業后薛榮分配到了機關單位,捧起了讓旁人羨慕的“鐵飯碗”,然而不甘於平淡的她卻扔掉了這個“鐵飯碗”,下海干起了企業,應聘了一家酒店客房部經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1988年,由於當時經濟形勢不好,酒店經營不善,需要減員增效。當時的酒店總經理讓時任客房部經理的薛榮擬一份客房部下崗名單,她在把300多個員工的情況考察完一遍之后,名單上隻寫了一個名字——薛榮。就這樣,薛榮有了第一個標簽“下崗女工”。

至於為什麼讓自己“下崗”,薛榮當時想的是自己下崗,應該可以很快找到新工作,而同事們可能比較困難。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多次應聘卻屢屢遭拒,這讓她一咬牙,決定自己創業。

從1990年到1994年這四年期間,薛榮先后九次創業,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成功。

圓方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薛榮。

“創業那幾年,對我來說既短暫又漫長,說它短暫是因為4年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段,說它漫長,是因為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九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媒體把我那段時間總結成了‘失敗專業戶’。”薛榮說。

薛榮的第一次創業是在距離鄭州45公裡的地方承包了千畝魚塘,由於種種原因,這次創業失敗了。養過水裡游的,在失敗后她又開始養地上跑的,了解到寵物狗十分受市場歡迎后,她養了300多隻小狗,並通過鑽研自己出了一本《寵物狗的飼養和疾病防治》,不僅成為了養犬專家,還成為聞名鄭州和開封兩地狗市的“大姐大”,但是,正當她准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市場轉冷,這次的創業項目也失敗了。

不僅是養殖業,在薛榮的創業履歷上,她還開過飯店、家電門市部、美容院、飲料廠、建材門市部等等。在採訪中,薛榮回憶到,在干建材門市部那陣子,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一次接到一個一車水泥的大單,非常高興,但是由於運貨時間延長和下雨天氣,原來約好的搬運工都走了,但是又必須按時卸車,望著一車水泥,薛榮急的哭了起來。“哭有用嗎?沒用!”她說當時自己一咬牙,就把卸貨的跳板往車上一搭,冒著大雨,一個人一包接一包的卸車。“搬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十個手指頭就疼,又坐在那裡哭,哭完了還得搬。搬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我的十個指頭都出血了。剛開始還覺得那一包水泥還能抱得動,搬到最后,那一包水泥怎麼感覺有千斤重呀,怎麼也抱不動。當最后一包水泥卸完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我就靠著水泥墩子上,頭發絲裡面,鼻孔、耳孔,哪哪都是水泥了,搬到最后,水泥都沒有擱,就抱著水泥,哭著哭著就睡著了。”薛榮回憶到。

談到創業的艱辛,薛榮淡然的說“不是我比別人能吃苦,但是為了生存,這些最苦的活你都得干。”

說到創業失敗的事,薛榮顯得十分淡然,然而在談到多年前自己婆婆生病的事情時卻有些激動,這件事也對她后來的創業之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屋漏偏逢連夜雨,那時候我剛開始創業,正是債台高筑、家徒四壁的時候,而婆婆病危住院,讓一家人一籌莫展。當時老家的醫院院方不願意老人老在他們醫院,讓抬回家,在我的堅持下把老人轉到省城的醫院治療。”但是全家兄弟姐妹的錢堆在一起都不夠醫藥費,醫院也下通知交不上醫藥費就要停藥了。

“那天從科主任辦公室出來,我站在門口嚎啕大哭,我真的很不甘心,不甘心因為我們兒女沒有錢,讓母親的生命終止。”薛榮說。“當時我覺得沒有錢,能憋死好漢。所以我就覺得,我必須還得干,不干怎麼辦。當時債台高筑,不干吧,子女連救母親的能力都沒有,你還算一個兒女嗎。”從此,她改變了對創業的看法,以前創業還想著多找一些體面的活來干,當廠長、當經理,但經歷了婆婆的事情后,薛榮覺得面子什麼的不再重要。也就是在護理婆婆經常進出醫院這個時期,隨著婆婆的病情逐漸好轉,也讓她看到了保潔這個行業的商機。

“原來誰能看上保潔公司,但是為了母親,為了家,必須干。”薛榮借了3萬塊錢,帶領著16個下崗姐妹干起了保潔行業。

圓方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薛榮接受人民網專訪。

營商環境在改善 民營經濟迎來新春天

“改革開放40年,我真的覺得我們國家太多的變化了,現在我們的社會醫療、農村醫療都有保証了,家裡有個老人再有病,再也不怕了。說起我們辦公司也是這樣。”在回憶公司初創時期時,薛榮感慨萬千。

薛榮告訴記者,在當時帶領16個下崗姐妹干保潔的時候,接了一個公家單位的活,因為自己沒有成立公司,沒法開發票做了難。然而,在注冊公司的時候遇到了更大的麻煩,需要先有10萬元存款賬戶,然后開証明后才能注冊營業執照。當時的工人月工資隻有二三百元,10萬元對於債台高筑的薛榮來說可謂是天文數字。“我拿到營業執照那一天,我真是嚎啕大哭,悲喜交加,喜的是我終於有一個營業執照,可以堂堂正正做生意了,我能開發票了,我難過的是為了這一個營業執照,我哭了兩個月。”薛榮說。

不僅是注冊公司不容易,企業初創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客戶對保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之前簡單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了。“當時河南省沒有蜘蛛人,沒有外牆工,但是我們接的活要做,愁死了,后來在電視裡看到北京的蜘蛛人在清洗高層建筑外牆,我們一看到這個就跑到北京去了,又跟人家買水果,又跟人家買煙,偷偷學習人家的技術,就這樣,我和我的伙伴們,成了河南省的第一批蜘蛛人。”薛榮說。

“現在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當時我站在一百多米的高空往下看的時候,我渾身都哆嗦,誰不害怕啊。認識我的人說,薛總,這活你也親自干,但是那時候哪有老板員工之分呀,最累的活你得干,最臟的活你得干,最受委屈的活你得干。”薛榮說。

時至今日,歷經二十多年的拼搏奮進,薛榮已經把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一步步做成擁有10家子公司、38家分公司、21個黨支部、71個黨小組、432名中共黨員、近5萬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圓方集團,2017年實現產值13億元。

圓方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薛榮。

在談到民營企業的黨建時,薛榮表示“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僅靠老板的個人魅力是不夠的,一個企業想真正做大做強,要依靠組織的力量,而最好的組織的力量就是黨組織的力量,所以聽黨的話、跟黨走,決不是一句空話,隻有黨組織的力量才能使企業做強做大,才能凝聚人心。”

在談到民營經濟的作用時,薛榮說,現在都在講民營經濟的“5,6,7,8,9”,就是民營經濟貢獻了50%的稅收、60%的GDP、 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還有一個數字讓我最感動,那就是95%的新增崗位是民營企業創造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民營經濟的‘兩個不動搖’,也讓我們充滿信心。”

(責編:杜燕飛、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