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先鋒柳傳志:堅守“科技產業化”爭創“百年老店”

申佳平
2019年01月10日08:12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開欄的話: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歷經輝煌四十載。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肯定廣大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

回望來路,統戰部經濟局和人民網聯合推出融媒體欄目《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民營經濟要走向更加廣闊舞台》,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分享其創業之路的艱辛與成就,透過民營經濟的發展感受最具活力的時代脈搏。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指明了道路,使有能力的人能夠放手去創造,共同為全國人民謀幸福。”冬日一天的午后,75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對人民網記者談起結束不久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感慨萬千。

在大會上,柳傳志作為“科技產業化的先行者”榮獲“改革先鋒”稱號。回想當天,柳傳志激動地說,“改革開放給國家、聯想以及我個人都帶來了巨大變化,恰逢這個時代能獲此殊榮,我感到很幸運。”

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崔鐘文 攝

35年前,柳傳志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的20萬元人民幣在簡陋的傳達室裡踏上了人生的全新征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創業以來,柳傳志高舉“民族計算機”大旗,在“科技產業化”道路上不斷探索,為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積累了寶貴經驗。聯想也走過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半路程,成為總資產超過5000億元、中國領先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正朝著實現“百年老店”的目標砥礪前行。

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早年工作照。

“下海”奔日子 做有情懷的企業家

改革開放四十年,市場經濟催生了一大批優秀企業,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關鍵力量,而企業家們艱苦奮斗、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也為企業壯大騰飛打下了各自獨特的烙印。

“對經濟發展而言,中國企業、企業家可以說功不可沒。在企業中,企業家本身起到的作用幾乎能達到50%以上。”作為中國最具標志性的企業家代表,柳傳志倡導有追求、有情懷的企業家精神,縱觀他的創業歷史,那個習慣“奔日子”、心懷家國的創業者形象早在其事業初創期就有跡可循。

下海之前,柳傳志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的中科院計算所悶頭制作計算機樣機。1984年,他40歲,恰逢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周光召提出“一院兩制”,即一部分科研人員做基礎研究。另外一部分出來辦企業,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柳傳志由此正式“下海”,他和10名同事在計算所的傳達室裡創辦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

聯想創業初期的辦公地點。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回憶起自己的人生轉型,柳傳志難掩興奮,“周院長的號召和計算所的支持都讓我們感到很高興,這不僅讓我們這些科研人員有機會嘗試新的人生,更讓我們的科研成果有機會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聯想成立初期,柳傳志“摸著石頭過河”,為了積攢資金,他甚至和同事在中關村擺攤倒賣電子表、旱冰鞋。直到1985年,聯想開始代理銷售IBM、AST、惠普等品牌的電腦產品,企業逐步走入正軌﹔1986年,聯想成功研制出第一款自主拳頭產品——聯想漢卡﹔1988年,柳傳志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決定在香港建立香港聯想,以貿易積累資金,形成了技術、生產、銷售一體化的PC機主板制造業。

從科研人員變身為改革開放浪潮下的企業家,跌宕起伏間,柳傳志練就了極強的全局意識和穿透力,“企業家對於企業來說,就像是珍珠項鏈的那根線,離開了這根線,再閃亮的珍珠也是散的,成不了珍珠項鏈。”柳傳志說,“當然,要想成為好的企業家,一定要有追求、有情懷,為了目標能夠堅韌不拔的去奮斗,另外就是一定要有學習能力,能夠適時地調整自己,調整企業。”

勇於“亮劍” 做國產電腦的“捍衛者”

如果說做國外電腦品牌代理商是聯想積累資本、探索市場的“試水”行為,那麼,推出自有品牌電腦則是聯想成功崛起的開端。1990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在德國漢諾威電子技術交易會上大獲成功,最終獲得國家認可,取得PC生產許可証。同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286”正式在國內市場推出。

1990年,中國自主品牌電腦在國內市場上的佔有率幾乎為零,聯想的自主創新任重而道遠,充滿著壯士斷腕般的“家國情懷”。“下決心做一個自己的品牌在今天可能很容易,但是在當時對聯想來說其實是非常艱難的。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聯想就不該挑戰自主品牌電腦。”對於聯想的這一大膽布局,柳傳志回憶道。

1994年,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關稅大幅下調。《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發布后,中國進口電腦關稅從200%降到26%,IBM、康柏等國外電腦品牌大舉挺入中國市場。一時狼煙四起,國產電腦品牌和進口電腦品牌展開了一場實力懸殊的追擊戰。

“聯想應該繼續做自主品牌,還是隻代理國外品牌電腦?”面對國際大牌的強勢“入侵”,柳傳志陷入了“創新”和“守成”的艱難抉擇,最終他選擇“亮劍”,正面“迎戰”洶涌而來的國外電腦品牌大軍。

1994年3月19日,柳傳志克服重重阻力,讓時年30歲的楊元慶挑起重擔,組建聯想微機事業部,整合內部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供應和財務運作,通過適時地降成本、強技術,聯想電腦的銷售額不斷攀升。1997年,聯想電腦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首次位列榜首。

1994年,聯想微機事業部成立。

在聯想的科技產業化進程中,柳傳志不忘進行公司內部改革,其中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是他的“得意之作”。

1993年,柳傳志提議在聯想進行股份制改造,即讓員工持股,成為企業的“主人”。隨后,在中科院的支持下,聯想獲得了35%的分紅權,邁出了股權激勵的第一步,此后歷經8年,由北京市體改辦牽頭,科技部、科學院、財政部聯合商討,以會議紀要的形式批准了聯想控股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聯想用此前積攢的該分但未分紅的資金順利購買了35%的股權。“良好的股權分配可以凝聚人心,聯想的股份制改造對科技企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柳傳志說。

走向多元化、國際化 爭取打造“百年老店”

“如果說我對聯想集團有什麼重大貢獻,應該包括我帶領聯想走向了多元化發展,給聯想集團托了底。”柳傳志所說的“托底之作”就是如今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

2001年,柳傳志帶領聯想進行組織結構調整,把聯想分拆為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打造母公司聯想控股,發力投資領域。針對這一調整,柳傳志解釋,“對於科技創新企業來說,守成就是溫水煮青蛙,是等死﹔創新則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找死,聯想控股就像是一個堅實的底座,可以讓我們的創新少受資金限制。另外,創新類的企業一定要在‘把鍋裡的飯吃好’的同時,發出多隻小船出去探路,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2004年12月,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宣布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這起被戲稱為“蛇吞象”的跨國並購極大地縮短了聯想國際化的路程。“這次收購讓聯想集團的國際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於整個聯想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如柳傳志所說,此后聯想在國際舞台頻頻發力,如虎添翼,到2012年聯想電腦出貨量榮登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2004年12月,聯想集團宣布收購IBM全球PC業務。

如今,聯想控股已由當年的“小舢板”變身“萬噸巨輪”,成為涉足I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品以及先進制造與產業服務五大領域的多元投資控股公司。作為這艘巨輪最初的“船長”,如今的柳傳志,按照他自己的定義,已經從聯想“總導演”的位置蛻變成了“制片人”,而他對聯想仍然保持著最初的激情和美好的願景,正如他剛發表的致聯想全體同仁公開信中所說,聯想是要做百年老店的,是要為國家、為人類作出貢獻的。

2015年6月29日聯想控股上市。

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完整畫卷,柳傳志對民營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有著細致的考慮和強大的信心。他坦陳,“無論是考慮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形勢,還是從企業自身業務模式、競爭對手等方面分析,中國民營企業在未來都或將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但是,機遇和挑戰總是相輔相成的,企業一定要更多的去了解多方的需求,做到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章中尋求企業更大的突破。”

(責編:杜燕飛、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