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抓好就業這項最大民生工程

李心萍 謝衛群 王 沛 程遠州 韓 鑫
2019年03月04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代表委員認為,中央將穩就業擺在“六穩”工作之首,為就業大局穩中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接下來要真抓實干,多措並舉,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今年,我國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增勞動力保持在1500萬人以上,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同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在這雙重壓力之下,就業能否頂得住?如何更好保障和促進就業?就業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壓力不小,潛力很大,政策“組合拳”確保就業穩定

  回首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23.7%,創歷史新高,連續第六年超過1300萬人。今年,就業會呈現怎樣的態勢?

  “今年,我國就業壓力不小,就業總量維持高位,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天津大學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委員說,尤其是重點群體中,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83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部分關停並轉企業職工需要分流安置、實現再就業。

  代表委員指出,另一方面,穩就業的有利因素在積聚。

  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成為穩就業的有力支撐。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央將穩就業擺在‘六穩’工作之首,為就業大局穩中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代表說,目前各地區各部門紛紛採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措施,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全力確保就業穩定。

  更加優化的經濟結構成為穩就業的不竭動力。“就業與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宏觀經濟對就業的保障能力越來越強。”張水波委員說,近年來,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不斷提高,與第二產業相比,服務業勞動密集度高,吸納就業能力更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帶動城鎮新增就業196萬人,比2012年增加34萬人,增加就業潛力大。

  穩住存量,擴大增量,讓就業渠道越來越寬

  面對就業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如何穩住就業大局?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穩住就業“主力軍”。“隻有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降低企業負擔,才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員。”張水波委員說。

  湖北省荊門市市長孫兵代表表示,為企業減負擔,不僅要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讓企業輕裝上陣。

  鼓勵創業,培育新動能,壯大就業“生力軍”。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尤為重要。“要激活創業創新活力,有關單位一方面可以主動為創業者定制‘財政嫁妝’,推出‘金融厚禮’給予激勵﹔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業平台,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孫兵代表建議。

  多培訓、強技能,提高就業供需匹配度。代表委員認為,面對就業新形勢,尤其是結構性就業矛盾,更需要在技能培訓上加力度、提質量。

  “隨著制造業逐步邁向中高端,各類企業對於高級技工、技師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時,技能勞動者比例卻相對偏低。”山東省臨沂市技師學院機械裝配與維修系黨總支書記夏兆紀代表認為,“要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除了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技能培訓,尤其是對下崗職工、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從單純靠體力就業轉變為靠技術就業。”

  增強保障,筑牢底線,讓勞動者飯碗越端越牢

  代表委員指出,實現更好就業,不僅要在數量上下功夫,還要提升就業質量。

  治理欠薪,讓從業者勞有所得。“就業好,崗位、薪酬二者缺一不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謹防欠薪事件發生,尤其是要保証農民工工資按時支付。”孫兵代表說,一方面,要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實施聯合懲戒等方式,加大懲戒力度﹔另一方面,要從源頭著手,讓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工資保証金、工資專戶、銀行代發等制度切實落地,預防欠薪事件發生,保障農民工勞有所得。

  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准,進一步增強從業者的獲得感。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15829元,同比增長8.3%。代表委員表示,應讓勞動者的工資性收入調整幅度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各地可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准,讓勞動者的荷包越來越鼓。

  增加公益性就業崗位,為從業者筑牢底線。“大齡、殘疾、低保家庭的勞動者自主就業難度大,針對這部分就業困難群體,應提供托底安置服務,實施就業援助。”張水波委員建議,各地可開發環衛工、志願者、社區配送等公益性崗位,優先錄用就業困難群體,並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同時,給予一定的臨時生活補助,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責編:杜燕飛、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