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怎麼做,科技民企才能摘到轉化的“果”

2019年03月10日08:1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怎麼做,科技民企才能摘到轉化的“果”

三月春寒料峭,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川隆基)的生產車間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對於當初成果轉化的經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羅向玉至今歷歷在目。

銀川隆基是當今全球單晶光伏龍頭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但令羅向玉沒想到的是集團的硅片項目在落戶銀川時竟然會遭遇“水土不服”,先前的技術及工藝最初的導入過程並不順暢。

這給羅向玉敲了警鐘——科技民企成果轉化並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過程,必須因地制宜,創新求變。

走到整個創新鏈條中最關鍵的環節,如何才能及時摘到成果轉化的“果”?這是和羅向玉一樣的科技民企負責人普遍關注的問題。

找准市場,奠定轉化基礎

時間倒回2012年,當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共享集團)董事長彭凡在德國看到鑄造3D打印實驗室設備的時候,眼睛一下子亮了。

鑄造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產業,我國鑄造產量已經連續16年穩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鑄造大國”。然而彼時,傳統的鑄造產業以手工勞動為主,總體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差、效率低下、質量不高、污染環境等問題。業內呼吁轉型,實現綠色智能發展。

彭凡意識到,如果將這項創新技術用到鑄造行業去搞產業化,那將是一件顛覆行業的事。從德國一回來,他就組織團隊開始調研,從市場論証到項目確立,就用時兩年。

隨后,共享集團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研發隊伍,投入10多億元主攻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技術及智能工廠建設,實現了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截至2018年,共享集團設計、建設累計達10個數字化示范工廠,其中銀川建成世界首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智能工廠。

“轉化,本身很難。如果企業對標市場需求,然后靶向研發,就不存在成果轉化的難題了。”彭凡說,“企業是對接市場的,它不是研究院,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強,但又不搞生產。所以,現在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把雙方深度融合起來,成果自動就轉化了,並且是產業化推廣。”

為解決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共性問題,2017年,共享集團又啟動“智享計劃”,已同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近12個大學和研究所開展合作,目前正在開展的項目近20個。

技術升級,突圍最后一環

在對接市場的前提下,影響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技術本身。

以前,單晶硅棒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依賴性很強,需每隔40分鐘到爐前記錄關鍵數值。如監測不到位,小則晶棒斷線、出現差品,大則發生噴硅、漏硅現象,一爐損失便是十幾萬元,嚴重的還會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在研發單晶爐軟件控制系統的過程中,銀川隆基了解到有高校開發的模

擬軟件可以用在研發項目中,但仔細了解之后發現,原本模擬軟件的功能與實際應用還存在差距。針對企業需求,銀川隆基聯合該高校在原模擬軟件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經過無數次數值模擬,3年后最終完全實現了系統的自動化控制。

“工藝一穩定,效率就出來了。”羅向玉說,新系統全面推廣應用后,人均看管設備數量從兩三台增至十余台,效率最高的達16台,人均生產效率提升3倍不止,單晶硅棒成晶率提升4%以上。

共享集團對技術革新也有深刻體會。

從德國購進鑄造3D打印設備后,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成本太高。“所有材料和配件都需要進口,設備出了故障必須老外來修,用不起啊。”彭凡感嘆。

他跟外國專家談判,能不能把技術變成產業化應用模式,並到中國來生產,市場保証5年內翻番。但對方依然沒有答應,於是彭凡組織了一個團隊,專門解決受制於人的技術問題。

一年多后,這個問題被團隊解決了。緊接著,他們歷經6年的探索與研究,陸續攻克了鑄造3D打印材料、工藝、軟件、設備等難題,生產周期縮短一半,生產效率提高3—5倍,成品率提高20%—30%,產業化應用綜合集成技術世界領跑。現在他們的技術已被業內廣泛採用,大大促進了鑄造行業的轉型升級。

政府搭台,構筑良好環境

如果將民企比作一艘航行在海上的巨輪,成果轉化便是引擎。

而要讓引擎高速運轉,不僅需要民企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寧夏各級政府一直在努力幫我們減壓、助力,不斷優化成果轉化的大環境,從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羅向玉說,2009年隆基決定進入銀川,正是看中了這裡的“大氣候”,使它們在短短10年間實現產值從不足5億元躍升至70億元。

為解決科技成果的轉化服務問題,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問題,支持企業承接和引進科技成果問題,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問題等六大關鍵問題,201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並建成了區內首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寧夏技術市場。近日在寧夏召開的2019年全區科技工作會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已達到12.11億元,增長65%。全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4.13件。

據寧夏科技廳統計,寧夏技術市場投入運行不足1年,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已服務企業2501家,提供咨詢服務438次,提供供需對接1005項,達成意向31項﹔搜集、整理、入庫各類科技成果41055項(全國)﹔吸納全國科研院所260所、服務機構150家﹔舉辦企業創新實務及政策解讀培訓會19場,深入服務企業861家。

寧夏社會科學院綜合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林伶認為,政府就是要完善創新生態與鏈條機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對科技民企開放,實現共享發展。他說:“政府必須精准施策,加強引導,比如設立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合作的聯合基金,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引導技術驅動型企業布局高精尖產業。”

浮疴除祛,諸多裨益。寧夏的科技民營企業,正張開雙臂擁抱成果轉化的春天。(王迎霞)

(責編:車柯蒙、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