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創新創業創造:激發活力 釋放動能
|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不斷增強我國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談創新、話創業、論創造,為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出謀劃策。
培育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實現優勢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
“創新激發企業活力,推動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中海化學海南基地化肥二部總經理助理劉平代表認為,當前企業比以往更需要創新,以此獲得市場競爭的優勢。“國家對農業生產提出綠色、優質、高產的要求,傳統單質肥料越來越難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需求,化肥研發和使用方式必須創新。”劉平代表表示,技術創新不僅能夠幫助企業轉型發展,還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在劉平代表看來,企業想要提升創新能力,一是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把掌握和運用新技術作為發展目標,在生產一線尋找科研題目,結合農業發展實際,創新產品線﹔二是要培養、引進創新人才,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激勵,在企業內部厚植創新土壤﹔三是要推進管理體系創新,加快建設“智慧工廠”,由粗放管理邁進精細管理,以品質和高效佔領市場。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委員表示,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能源電力是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想要在新一輪能源科技革命中保持領先、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目前我國已自主掌握了電力行業絕大多數關鍵技術,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科研成果轉化不夠、產業鏈黏合力不強、上下游聯合攻關動力不足等問題。舒印彪委員建議,圍繞基礎性、關鍵性技術,加大投入,培育創新能力﹔加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協同創新能力,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在重點領域牽頭,深化上下游產學研用相結合﹔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
優化創業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勇於創業、敢闖敢干,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
“創業者要把自己掌握的優勢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不斷創新,不斷強化自己的專長。”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委員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驗。他認為,創業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創業觀念,“創業沒有盡頭,需要不斷創新創造,轉型升級,踏踏實實地奮斗。”朱建民委員表示,隨著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如今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他建議通過政策導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創業者和企業減少后顧之憂。
雲南省保山市永子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二級技師李國偉代表認為,企業要創業成功並且長遠發展,必須掌握關鍵技術。有了關鍵技術,才能提高產品品質,企業品牌才能擁有更豐富的內涵價值,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企業要加強對知識產權和創新成果的保護,這樣才能做強做大品牌。”李國偉代表說。近年來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地,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讓創業者能夠專注創業、輕裝上陣。李國偉代表認為,創業者要保持積極創新的心態,不斷優化企業制度,加強人才培養,打造一支高質量的創業團隊,推動企業向規模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激發創造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者的知識和才能積累越多,創造能力就越大。
“我剛當工人那會兒,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不強,我們靠的是埋頭苦干、一絲不苟的精神。如今的年輕人趕上了飛速發展的好時候,更要心懷理想,在工作中勇於創造,在創造中追求人生的價值和成功的樂趣。”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漢中飛機分公司航空部件廠工人趙平代表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制造業尤其是航空制造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有創造活力的高技能工人貢獻力量。航空工業研制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必須要有長期穩定的規劃才能保証其發展。對此,趙平代表建議推動航空工業的體系化發展,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中期和遠期發展目標﹔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明確航空工業的產業結構、布局、產能、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針對發展中的短板,要協調供需關系,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為高質量發展厚植土壤,釋放航空工業的創造動能。
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代表認為,服務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創新驅動,激活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至關重要。伊彤代表建議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把握職業特點,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消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為專業技術人才“鬆綁”﹔直面社會關切,直擊制約人才發展的難點、束縛創新創造的“堵點”﹔圍繞用活用好人才,促進人才評價與使用緊密結合,滿足各類用人單位選才用才需要。伊彤代表表示,隻有拓展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不斷提升我國的人才供給水平,才能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釋放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本報記者閆旭、溫素威、韓鑫、胡婧怡、臧春蕾、李茂穎、趙兵、張丹華、周小苑、賀勇)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5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