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主營產品銷量乏力 百年藥企健民集團的盈利困境

2019年03月23日09:36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主營產品銷售乏力讓擁有百年歷史的健民集團業績出現波動。3月21日晚間,健民集團發布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和淨利分別下滑20.28%、10.53%,其中公司主打產品龍牡壯骨顆粒銷量也出現下滑。業內人士認為,龍牡壯骨顆粒是健民集團主打產品,也是首批入選《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一級保護產品,過去幾年依托於該產品銷售,健民集團取得較好的業績。但近年來兒科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加上健民集團開始面臨產品老化,主導產品龍牡壯骨顆粒銷量的下滑使公司整體業績出現波動。在此情況下,健民集團向中醫診療服務領域轉型,但中醫診療服務屬於醫療領域,存在投入資金較大,回報周期較長等特點,該業務能否提振公司業績還有待時間檢驗。

  01、營收淨利雙降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健民集團實現營收21.61億元,同比減少20.28%﹔實現淨利0.81億元,同比減少10.53%。

  資料顯示,健民集團主要從事藥品的研發、制造、批發與零售業務,主營業務分為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大板塊。其中,醫藥工業以母公司和全資子公司葉開泰國藥為主開展藥品的研發和制造業務,主要產品有小金膠囊、便通膠囊以及健胃消食片等。

  醫藥商業板塊主要為藥品的批發和零售。其中,藥品批發業務主要通過公司下屬福高公司、維生公司等醫藥商業子公司開展﹔零售業務主要通過子公司新世紀大藥房開展,主要經營品種有中成藥、保健品等。

  健民集團將業績下滑歸結為華燁和中維兩家子公司退出合並范圍以及市場競爭加劇所致。公告內容顯示,2018年公司醫藥工業的營收為10.69億元,同比增長1.42%﹔醫藥商業營收為13.53億元,同比下滑27.34%。健民集團在財報中表示,公司醫藥商業收入大幅減少主要是因為華燁和中維兩家子公司退出合並范圍以及福高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導致。

  盡管健民集團將營收淨利雙降歸結為子公司的剝離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健民集團業績不理想與公司目前產品老化、競爭能力較弱等因素有關,針對公司業績下滑的具體原因以及未來公司戰略布局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健民集團,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02、單品依賴症

  對單品依賴較大加之產品老化是健民集團業績波動較大的重要原因。健民集團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始創於明崇禎十年,旗下擁有“健民”和“龍牡”兩大品牌以及“葉開泰”老字號品牌,其中,龍牡壯骨顆粒是公司主打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龍牡壯骨顆粒的銷售收入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淨利。財報數據顯示,2015-2016年,龍牡壯骨顆粒銷量同比減少19.29%、9.91%。2017年銷量恢復增長,增幅為13.71%﹔2018年,龍牡壯骨顆粒銷量再次下滑,下滑幅度為1.66%。龍牡壯骨顆粒銷售收入的變動也導致公司業績出現波動。數據顯示,2015-2016年,健民集團實現淨利8550萬元、6465.6萬元,分別同比下滑26.27%、24.38%。2017年,健民集團實現淨利9077.8萬元,增幅為40.4%﹔2018年,健民集團的淨利為8121.8萬元,同比下滑10.53%。

  針對主營品牌銷量波動較大的情況,健民集團曾在年報中提到,隨著各省基藥和非基藥新一輪招標的全面啟動,醫保控費、醫療機構改革、藥品購銷兩票制等進一步推進落實,以及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醫藥流通環節規范等監管政策的趨緊,給醫藥工業企業帶來較大挑戰。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健民集團的主營產品銷量波動且存下滑趨勢的主要原因為產品老化,加之兒科補鈣類品牌眾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資料顯示,龍牡壯骨顆粒主要用於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軟骨病等症狀。業內人士介紹稱,維生素AD滴劑同樣具有治療該病症的功效。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生產維生素AD滴劑的藥企有達因藥業、星鯊制藥以及青島雙鯨等﹔深受國內消費者熟知的國外品牌還有Ddrops。其中,達因藥業旗下的維生素AD滴劑市佔率達62%。

  03、押寶中醫服務

  主打產品銷售乏力,業績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健民集團開始探索新業務從而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中醫服務成為健民集團未來一段時間主要探索的領域。

  財報信息顯示,2018年,健民集團以自有資金投資100萬元設立健民中醫門診部(武漢)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1245.26萬元建設健民集團葉開泰國醫館項目。目前,葉開泰中醫藥文化街區順利開街、健民中醫門診部也開業營運。

  據了解,早在2017那年健民集團便開始在中醫服務領域的布局。彼時,健民集團宣布將公司總部所在的地區(武漢市漢陽區鸚鵡大道484號)建設改造成為公司武漢文化總部園區,形成集“智能制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展覽、國醫館、中醫藥養生體驗、現代研發、漢陽造工業文化旅游為一體”的中醫藥文化總部。

  在業內人士看來,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健民集團將目光投向中醫服務領域的重要原因。2016年,國家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這是我國針對中醫藥的首部法律,大大提升了中醫藥服務能力﹔201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這使得中醫診所的開辦流程更加簡便。同時,地方相應配套政策實施,民營中醫館進入發展熱潮。2018年5月,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廣州市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通知提出,鼓勵中醫藥類老字號開辦醫療機構,鼓勵廣州市中醫藥類老字號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診所等醫療機構。

  政策東風下,中藥企業紛紛入局這一市場。資料顯示,2016年6月,紅日藥業在北京舉辦中醫生集團暨醫珍堂開業儀式,積極布局醫療服務主業,依托中醫生集團積極推進中醫診所全國布局﹔2016年10月,康美中醫館在珠江開業,提供中藥和診療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開設中醫門診部是健民集團積極探索新業務、尋求新增長點的舉措,國家政策扶持以及健民的老字號都是公司發展該業務的優勢。不過,國家政策的扶持讓眾多企業紛紛入局這一市場,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另外,醫療機構有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等獨有的特點,在此情況下,轉型布局中醫服務領域能否為健民集團帶來收益還有待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責編:丁亦鑫、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