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天竺綜保區到新機場 中外記者感受北京航空魅力

2019年04月26日19:2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在首都國際機場附近的天竺綜保區看畫展,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探秘”航站樓……昨天,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組織的城市採訪活動走進北京天竺綜保區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外記者一起感受北京臨空經濟發展成果,以及新機場的特殊魅力。

綜保區內感受中外文化交融

口岸操作區與首都國際機場貨運停機坪無縫銜接,保稅功能區存儲展示各國商品、藝術品。一大早,位於順義的天竺綜保區迎來了中外記者團。在天竺綜保區管委會一層,記者們站在沙盤前,就被天竺綜保區的全貌震撼了。

“天竺綜保區經過十余年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航空運輸保障、醫藥倉儲供應、文化展示交易、科技保稅研發、特色產業金融等高端服務業、服務貿易為支撐的特色化發展道路。”講解員介紹。

隨后,記者一行走進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一層大廳裡,俄羅斯油畫展正在舉行,風格各異的油畫吸引記者們駐足欣賞。講解員說,這些來自國外的藝術品無需交關稅就可以在這裡存儲展示,藏家參觀時發現心儀的藏品,可以通過工作人員聯系畫家,進而商談價格購買。除了油畫,基地裡還存有雕塑、水彩畫等各類藝術品。

逛完畫展,記者們又走進國際音樂藝術展廳感受音樂美學。天羽國際文化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內外優秀音樂在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保稅展覽展示,給國內外分銷商及消費者營造美學體驗環境,使國際音樂產品走進來,中國音樂產品走出去,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走進八層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展,各類手工藝品琳琅滿目,這些作品都針對國際市場進行了個性化定制。來自加蓬《團結報》的記者Gael對一個個創意小物件十分喜歡。“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中國的手工藝品,既有趣又實用。”他說。

來自尼日利亞《每日信報》的記者則對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環境印象深刻。“這裡充滿了藝術氣息,安靜舒適,非常適合藝術文化交流。”他說,和市中心相比,臨空經濟區有著另一種魅力。

速度質量稱奇 記者點贊“鳳凰展翅”

下午,城市採訪系列活動之“重大工程建設”採訪活動邀請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荷蘭等46個國家和地區共90位中外注冊記者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在大興國際機場,中外媒體記者們先觀看了英文版視頻短片。主航站樓採用中央放射的五指廊構型,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隔震建筑,遠期規劃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飛機起降88萬架次……聽著這些有關大興國際機場的介紹,乍得通訊和出版社記者Nekoulko Nadjingar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數據,並且急著想去航站樓內部一探究竟。

登上了正在建設的航站樓四層出發大廳和五層中央浮島,俯瞰機場內景,如鳳凰展翅般的新機場建筑呈現在眼前。內部裝修以白色為主色調,C形柱與屋頂裝飾板等形成夢幻般的高大空間。吊頂從側面到頂面連續變化,形成“如意祥雲”的肌理,與地面拼花石材的“繁花似錦”和浮島牆面的“流光溢彩”上下呼應。

據介紹,當前,大興國際機場的工程建設與運營籌備工作已進入到決戰決勝的最后總攻階段,9月30日前將開航投運。“不愧為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Nekoulko Nadjingar被眼前的景致深深震撼了,連忙打開手機按下一張自拍照留作紀念。

記者們緊緊圍在機場建設運籌者身邊,圍繞機場建設和運營籌備提出各種問題,對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嘖嘖稱贊。“不僅建筑本身充滿魅力,並且設計非常人性化,比如,旅客安檢后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約600米,步行時間不到8分鐘,這樣的效率是優於世界其他同等規模機場的。希望之后可以從這裡往返我的國家。”埃及金字塔門戶網記者Diab Mahmoud Saad Kamel說。

目前,工程建設方面,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屋面裝飾板安裝、裝修工作基本完成﹔停車樓和綜合樓主體結構、金屬屋面、幕牆等已完成,綜合樓已完成交接﹔進出場高架橋結構及路面工程全部完成,場內主干道通車,綜合管廊結構全部完成,給水站、次高壓A燃氣調壓站等市政設施已完工。

運營籌備方面,國內外已有50多家航空公司表達了想要入駐大興國際機場的意向。此外,大興國際機場已於2月24日完成飛行校驗工作,標志著飛行程序和導航設備具備投產通航條件。下一步,大興國際機場將穩步推進試飛、綜合模擬演練相關工作。(記者 馬婧 董禹含)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