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產經觀察: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如何充分釋放

楊偉國
2019年06月10日15:28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人力資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和優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當前,人力資源服務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77萬億元,同比增長22.69%,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57萬家,同比增長18.37%﹔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幫助2.28億人次實現就業擇業和流動,為3669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服務,同比分別增長12.52%和15.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政策持續加持與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是新時代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人力資源服務業大有可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這必然會為我國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的高技術市場提供有力支撐。在招聘領域,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人力資源配置服務。在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領域,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精准實時掌握人力資源招聘需求的變化,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數據基礎。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同時,人力資源服務要有效對接國家戰略,推動人力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

在加快人才強國領域,可以開展國內外人才引進服務、人才流動服務、人才政策研究服務、政策性人才配置服務等。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領域,可以開發干部素質模型構建、干部選拔配置、干部培訓開發、干部考核評價、干部激勵機制等服務項目。在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領域,在軍人榮譽體系建設、軍官職業化制度、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方面都需要軍事人員素質模型構建、軍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研究、軍事人員激勵機制、軍事領導力開發等現代人力資源服務。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領域,“一帶一路”國家人員派遣、小語種人才、工會與產業關系、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法律審計等都亟需專業服務。

當前,在推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進程中,必然要求我國人力資源服務專業化市場迎來一次轉型升級。

在人力資源審計服務方面,我們一直面臨著“強決策—弱執行—無審計”的管理困境。按照特定的標准,採用綜合性的研究分析方法與技術,對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分析與評估,提供科學的人力資源審計服務,將為其彌補關鍵一環。在人力資源配置服務方面,以往的崗位管理存在科學但不夠精確的特點。

現如今,組織的崗位職責正在不斷解構為微小的工作任務,工作計量單位不斷縮小精確,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工作任務匹配服務正在逐步替代基於崗位的招聘服務與人力資源派遣服務。在工作時間配置服務方面,我們習慣的工作時間計量單位都是固定工作日。企業基於“小時”乃至更小的時間長度為單位的工作交易模式可能日益流行。即便是雇佣關系模式,也會有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配置形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力資本正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聯接點。人力資源服務業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又為勞動者提供工作機會和職業發展空間,給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經濟社會發展前提。

進入新時代,技術、經濟條件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新舊動能正在發生轉換,人力資本經濟時代正在來臨,人力資源服務政策正在經歷人性化轉型,萬事俱備,人力資源服務業正在迎接新時代的大發展。

(作者系《人力資源》雜志領銜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

(責編:邢鄭、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