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原創精品要耐住寂寞

劉志江
2019年06月20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造原創精品要耐住寂寞(創意空間)

影視作品能夠觀照社會、傳達力量,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與思考。因此,影視創作應該堅持主流價值導向,不能一味迎合市場,也不能追求短平快,這樣既不會有社會效益,長久下去也會被市場拋棄。從業以來,我一直認為,創作要堅持原創精品路線,避免“跟風”“同質化”“走老路”。我和團隊自2015年推出電影《西游記之大聖歸來》之后,更加注重慢工出細活、貴精不貴多,堅持精品創作。我們沒有給自己劃定某種類型框架,隻要作品能有效滿足和引導人們的文藝需求,形成一種向上向美向善的審美情趣,有足夠的創新精神,並符合市場環境,都會去嘗試。多年的創作經驗也告訴我們,任何行業都有內在規律,堅持原創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多花點時間打磨劇本,多把投資用在創作制作上,踏踏實實做項目。事實証明,一部精品比十部跟風之作都要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這些年,我們團隊也著重用作品講述“堅守”。2016年,我們的兩部電視劇先后播出,第一部是《遙遠的婚約》,知青為愛“堅守”的故事﹔第二部是《騾子和金子》,講述一個馬夫為“堅守”諾言,一個人走長征路的故事。后來,我們遇到《麥香》的劇本,一個軍嫂為了軍人榮譽“堅守”的故事。三部作品,分別是“堅守”愛情、“堅守”信諾、“堅守”軍人榮譽,契合我們團隊一直的追求——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傳達朴實的價值理念,張揚正能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影視作為文藝創作的重要一支,除了遵循創作規律、堅守創新路線,還要保有一些精神內核的表達,把培根鑄魂作為至高的責任和使命。例如,當前社會有的人對榮譽既不看重,也不珍惜。他們忘記了,榮譽遠不是物質和金錢可以代替的。在《麥香》立項之初,我們就確定了創作宗旨:向觀眾傳遞軍人“退役不退志”的信念,展現軍屬敢於面對生活困難、全力以赴奔向美好新生活的勇氣。

  為確保把握好《麥香》的創作方向,我們不斷和浙江省委宣傳部、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等相關單位溝通,還採訪了大量的現役軍人、軍屬和轉業軍人,拿到第一手的調研資料,因而在情節和設定上,做了更為合理、細致的處理。劇中麥家世代從軍,麥香的父親、丈夫、弟弟都是軍人,“麥家男兒要當兵”有了具象的表達﹔男主角雲寬作為退伍軍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風雨歷程,“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責任擔當有了形象藍本,故事也由此徐徐展開。

  此外,我們還強化了麥香對軍人榮譽的堅守。麥家擁軍愛軍的傳統在麥香身上被放大,軍功章和軍屬牌匾如同麥家的脊梁與精神家園,麥香身上那種敢拼敢闖、不畏艱難的精神有了形象化表達。這也正好契合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的精神內核,麥香一生的傳奇故事,也是對家國情懷的一種比喻。我們希望借麥香這樣一位軍嫂的堅持,傳達出榮譽本身應該具有的嚴肅性和價值。

  我們相信,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創作都應具有堅守精神,在表達創作主張的同時堅守文化導向、傳播主流價值,這是影視創作者應有的使命與擔當。近年來,國家的政策引導與市場的日益規范讓影視行業實現了良性發展,對於堅守創作初心的人而言,春天已然到來,真正優秀的作品一定能夠脫穎而出。影視創作者要在新時代堅守創作理想與創作初心,堅守創作審美與價值導向,不斷探索以求創新,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機遇與挑戰。         

  (作者為電視劇《麥香》總制片人)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0日 20 版)

(責編:車柯蒙、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