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超聲速民機加速駛來

現代民機是典型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也是一個國家科技、經濟、工業等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歷經數十年的發展,高亞聲速民機如波音系列、空客系列等已經相當成熟,在安全性、經濟性、環保性等方面均達到較高水平。
然而,對於跨大洲大洋的長距離航線,現役民機飛行時間過長,一般均在10個小時以上﹔同時,長時間飛行將使得機組和旅客疲憊不堪,這一問題仍是長距離航線在快捷性、舒適性方面難以突破的瓶頸。
“相比之下,超聲速民機的飛行速度至少可達現役亞聲速民機的2倍以上,極大縮短了空中飛行時間。”中國航空研究院前沿技術研究部副總師、研究員徐悅說。
近日,中國科協發布了2019年2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綠色超聲速民機設計技術”位列其中,引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要知道,第一代超聲速民機“協和號”於1976年1月問世,是當時人類最大的技術創新之一,但強音爆、高油耗、高污染等三大致命弱點嚴重削弱了這一前沿技術的市場競爭力,導致其最終退出商業運營。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一代綠色超聲速民機再次成為世界航空界的研究熱點之一。除了低阻力、低油耗的常規需求外,還要保証其音爆水平降到可接受程度,並滿足日益提高的機場周邊噪聲標准和發動機低排放要求。以目前世界范圍內的超聲速民機設計技術水平來衡量,實現經濟可承受的綠色超聲速飛行仍存在極大挑戰。
徐悅表示,針對新一代綠色超聲速民機,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等紛紛提出了各自的超聲速、高超聲速民機概念方案。這些方案在強調傳統民機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等特點的同時,均把綠色環保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據介紹,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低音爆、低油耗、低排放等方面開展了近70年的不懈探索,已經獲得大量技術成果和經驗積累,並逐漸開始向實用領域轉化。相關設計技術首先應用於體型較小、重量較輕、巡航速度也較低的超聲速公務機上,預計最快2025年前后可以陸續交付﹔而較大型的超聲速民機在2030年后可能投入商業運營。
另外,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洛馬公司聯合研制的X-59低音爆超聲速驗証機集成了美國近年來在低音爆設計領域的成果,近期將率先進入飛行驗証階段。
“雖然,我國在超聲速民機領域起步較晚,但近年來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加大和科研團隊的刻苦攻關,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對航空發達國家快速追趕的態勢,突破了聲爆高精准度預測、低阻力低音爆設計等綠色超聲速民機的核心關鍵技術。”徐悅說。
更快的速度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這不僅體現在對民航飛行速度的迭代升級,也指向我國前沿技術創新步履不停。“新一代綠色超聲速民機的問世將使高速飛行完美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極大縮短民航運輸時間,使國際間的經貿往來更為頻繁和高效,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趕超傳統航空強國的一次重要歷史機遇,對於提升我國民機產業整體實力、使中國制造走向國際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徐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綠色超聲速民機將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之上。(郭靜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