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走在信息化路上(生活漫步)

面對技術的替代更迭,我們並非隻能被裹挾前行,對一些人在這一切換過程中的困難和糾結,應當給予更有溫度的關照。
不久前,個別地方手機用戶遭遇2G、3G功能機無法通話的問題,引起一些人對運營商可能關閉2G、3G信號服務的擔憂。雖然事后証明這是一場烏龍,可在5G來臨的當下,那些2G、3G手機用戶,如何平穩過渡到5G時代是我們需要直面的話題。
也許有人不理解,都什麼年代了,為何還在用隻支持2G、3G網絡的功能機?殊不知,並非所有人都想嘗鮮,對一些特殊用戶特別是老年用戶來說,他們有自己的選擇理由:習慣了實體按鍵,用手指點屏幕不自在﹔4G資費套餐五花八門,流量用不著,電話打起來又有點貴。更何況,一些隻支持2G、3G網絡的“老人機”價格實惠,字體大、音量大、電池用得久,正符合一些老年人的需求。不換還好,換了可能反倒不方便。
眼下,我們正走在一條信息化快車道上,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替代更迭應接不暇。收看節目的電視,正成為家庭娛樂的智能終端﹔裝滿各種銀行卡的錢包,開始被手機APP替代﹔乘車出行不用取實物票據,刷臉就能通行﹔就餐無需翻厚厚的菜單,在平板電腦動動指尖就可以搞定……可以預見,隨著新技術與生活的深度融合,更多的改變將紛至沓來,以至於稍慢幾拍,就可能趕不上一趟趟快車。在這種快速變遷的信息環境中,一些老年人或長期身處偏遠地區的人,他們接受新鮮事物能力相對較弱,有可能成為信息時代的落伍者。
信息化路上,我們不能落下一個人。面對技術的替代更迭,我們並非隻能被裹挾前行,對一些人在這一切換過程中的困難和糾結,應當給予更有溫度的關照。譬如,雖然銀行卡已經普及,可為了照顧老年人喜歡拿在手裡查看每筆流水的心理,大多數銀行在並不劃算的情況下,依舊辦理著存折業務。同樣,面對通信技術升級,一刀切地關閉舊網絡、強制切換也不應是我們的選項,而應努力保障2G、3G手機用戶的通信權益。在保障通信服務的前提下,不妨通過提供優惠購、換機活動,為老年用戶等量身打造一些消費套餐,推出屏幕更大、字體更大、聲音更大的智能手機等方式,引導這些用戶逐步向新一代網絡遷移,讓他們免於切換的恐慌。
在信息化快車道上如何關照到各個群體的需求,歸結到一點,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應懂得,工具只是服務人的手段,人才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具體來說,在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時,不應簡單以“結果導向”作為衡量尺度,而應多一分“過程意識”來校准坐標。隻要我們有了這一意識,就能在細節上多些周全的考慮,從而讓每個人在這條快車道上行進得更加從容、順暢,更有尊嚴。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4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