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善待商業主體 為夜經濟注入澎湃動力

2019年08月09日08:1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近段時間,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紛紛推出發展夜間經濟的舉措。北京市出台13項措施“點亮夜京城”,包括優化夜間公共交通服務、點亮夜間消費場景、推出10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提倡商業場所延長營業時間、開展晚間促銷活動等,圍繞“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三個層次培育夜間經濟,分層次滿足不同群體的夜間消費需求。

夜間經濟是城市生機和活力的重要體現,已成為衡量城市繁榮、生活舒適度與便利度的主要指標之一。夜間經濟的繁榮,得益於城市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最終則落實到以第三產業的繁榮為支撐。日前阿裡巴巴發布一份有關“夜經濟”的調研報告顯示,今年6月以來,阿裡平台“夜經濟”帶動夜間新就業增長明顯,餓了麼騎手隊伍日益壯大,許多三四線城市夜間活躍騎手人數同比增長超60%﹔每天晚上7點到11點,上千萬人涌入淘寶看直播,四分之一主播搶灘“夜經濟”黃金時段,許多中小商家實現了24小時不打烊。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在城市管理部門的主導和推動下,夜間經濟是由千千萬萬辛勤的勞動者如外賣騎手、網店主播、店主和眾多中小商家支撐起來的。善待夜間經濟,就是要善待支撐夜間經濟的產業,善待為發展夜間經濟而奔波的勞動者。阿裡“夜經濟”報告中有個細節讓人感慨:在過去一個月,按晚21:00至次日凌晨5:00的時間計算,深夜跑單距離累計最長的騎手來自上海,這位最勤奮的騎手,總騎行路程超過了3496公裡,可從上海直抵中國的最北端漠河,其中最遠一單夜宵配送距離超過30公裡,騎手用時一個半小時跨城送達。

這一細節的橫切面值得剖析。有人說,“當夜幕降臨,大部分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陷入沉睡,而晝伏夜出的人們卻開始迎接一天中最活躍的時刻——總有人持續地為這座城市產生價值。”夜間經濟從業者在辛勤工作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為城市創造了價值,平時他們是沉默的,甚至被有意無意忽略了,但別忘了,我們這些朝九晚五的白天從業者,是夜間經濟的直接受益者——比如我們上班前在街邊小店買個雞蛋灌餅,背后是他們凌晨三四點就開始忙個不停。

與白天經濟相比,夜間經濟是富礦,如果傾力挖掘,有助於經濟再上台階。當年日本為了發展夜間經濟,除了修改《風俗營業法》,改變以往深夜0點至6點夜店不許營業的做法,還成立“夜間經濟議員聯盟”,探討交通設施24小時運行、消費者安全保護、場所選址等。日本的做法對我們很有啟示,目前一些城市在促進夜間經濟方面發力,已取得初步成效。北京市推出諸多發展夜間經濟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措施,如建立夜間經濟協調推進機制,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開發夜間旅游消費“打卡”地,培育16區特色精品夜市,鼓勵夜間延時經營,開展晚間促銷活動,編制 《北京夜間消費指南》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就是每個人都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每一個人奮力向前奔跑,讓中國社會始終葆有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讓中國發展始終擁有堅實基礎和不竭源泉。透過“夜經濟”初步發展的表象,我們要思考、研究更深層次的問題,從善待夜間經濟從業者開始,善待夜間經濟商業主體,為夜間經濟和我們的美好生活注入澎湃動力。(秦川)

(責編:車柯蒙、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