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技術助跑,中國高鐵“一騎絕塵”

■ 受訪專家: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賈利民
2019年08月12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7月25日,2019青島國際軟件融合創新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圖為參觀者在展會上了解高鐵列車智能服務升級方案。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

  據拉美社近日報道,德國奧米奧公司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高鐵技術仍在不斷發展,推進新一代自動駕駛高鐵和磁懸浮列車的研發。

  英國鐵路技術網稱,中國的高鐵技術無可爭議。自2003年進入市場以來,中國高鐵迅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高速鐵路的“聖城”。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的高速鐵路發展》報告指出,自2008年以來,中國高鐵營業裡程已超過2.9萬公裡,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營業裡程的總和。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累計運輸旅客超過100億人次。時隔5年,世界銀行再次向世界宣介中國高鐵的成功。

  

  近年來,中國高鐵不斷立下新的科技創新裡程碑。中國正在研發的時速400公裡可變軌高速列車,可在世界各地不同軌距和基礎設施標准軌制的軌道上運行,滿足跨國運輸需求,有效提升“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互聯互通水平。此外,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將為乘客提供更好的體驗﹔時速250公裡以上的高速貨運列車也計劃於今年底下線。

  在高鐵建設上,國家保持大規模資金投入,各省市積極進行區域性高鐵規劃。高鐵科技創新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間,國家啟動了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將使中國高鐵的科技創新能力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高鐵是最新行業技術、基礎工業技術和新興技術的集大成者,是一個國家科技能力、工業能力和服務能力的綜合展示平台。隨著近年來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高鐵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帶來許多驚喜。

  在高鐵裝備、建設、運營和服務中,人工智能得到普遍應用。高鐵智能化的核心是將人工智能和高鐵技術結合。人工智能領域的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知識挖掘等技術,是列車鐵路各專業在建模分析、控制、狀態檢測等常用的工具。今年9月,中國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將進行聯調聯試。在京張高鐵鋪軌過程中,智能機器人檢測,機械化、自動化鋪軌機組以及施工信息化等手段的應用,大幅提高了軌道精度和施工效率。

  在高鐵的安全保障上,通過物聯網、傳感網和信息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應用,可以實時獲取列車運行狀態,進行檢測、診斷、預警,能夠大幅提高高鐵列車的運行安全系數和運營維護效率。

  此外,還有一些技術也在鐵路場景中大放異彩。例如,虛擬現實技術將改變旅客界面,高速通訊技術使得旅客能夠在車裡正常辦公、社交和娛樂。

  從全球范圍來看,綠色化、譜系化和智能化是軌道交通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綠色化是指新能源應用於高速鐵路,即能源利用技術與高鐵技術實現融合,例如正在研發的混合動力列車、燃料電池驅動列車等。譜系化指高速列車對不同場景的適應性,即新材料技術和高鐵技術實現融合。智能化則是人工智能技術與高鐵技術實現融合。

  高鐵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社會發展意義重大。高鐵將改變傳統的城市概念、時空概念,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根據俄羅斯紀錄片《中國速度》中的統計,從北京到上海,路程時間每節省一分鐘,就能為中國經濟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益,同時帶動沿線地區的商業和旅游業蓬勃發展。高鐵是促進不同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一個有效工具,同時又能使社會資源向更有利的方向集聚。

  未來15年,中國高鐵將努力實現500公裡以內的通勤化交通、1500公裡的同城化交通和2000多公裡的走廊化運輸。

  中國高鐵也將繼續“走出去”。未來歐亞鐵路網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中國高鐵技術的整體適應性較強,成本低、運量大、符合國際標准的中國高鐵技術也適合非洲和南美洲等發展中地區。

  (鄭雨珂採訪整理)

(責編:邢鄭、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