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小心求職平台挖的這些“坑”

胡林果
2019年08月15日08:11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小心求職平台挖的這些“坑”

  “史上最難就業季”“錄取比例創新低”“裁員潮碰到招聘潮”……隨著秋招即將到來,一些線上求職中介平台一方面制造求職恐慌,一方面聲稱有招聘“內部資源”“綠色通道”,推出高價“內推”“保offer”等項目,收費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是否真如求職平台所說,交了錢就可以保証錄取?“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某某企業秋招啟動!我已入群領取專屬內推碼,提前一年拿全職offer!”看到朋友圈裡的信息,廣州應屆畢業生小王興奮不已。但掃碼入群后發現,想要獲得內推資格,要轉發上述文案到朋友圈。小王在朋友圈發文后被告知,簡歷可優先被企業查看,但有淘汰概率,想直通面試,要參加6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線上求職培訓班才能被“內推”。

  其實,所謂的“內推”都附加著一紙高額培訓費用單。例如,求職平台職業蛙稱,“4萬至6萬元的付費保offer項目有內推名額,可直通筆試或面試環節。”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平台力推的名企實習、內部員工輔導、“保offer”套路滿滿。

  ——“名企實習”卻沒有經過企業認可。Synet求職平台稱,其推出的STE(名企實踐項目)此前已與聯合利華、普華永道等企業開展合作,為求職者安排實習。該項目收費5500元,包括4周項目實習。但記者發現,求職中介宣稱的實習只是“線上實習”,“導師”通過郵件、語音等形式溝通。

  ——號稱企業內部員工授課,但身份難辨。愛思益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超過900位全行業精英在職導師名單”:JaneTu,就職於阿裡巴巴集團天貓運營﹔DU,就職於騰訊產品經理……這份名單涵蓋互聯網、金融、地產等各行業,但均為化名。

  中山大學一名曾報過愛思益49800元“V計劃”的求職者告訴記者,簽合同時,平台會列出不同梯度的四五十家企業名單,但大部分是招聘門檻低、招聘人數眾多的小企業。“隻要拿到名單中任何一家企業的錄取名額,他們就會聲稱‘保offer’成功。”

  針對企業員工授課、與求職平台內部合作等相關問題,記者向多家大型企業求証。屢屢出現在求職平台名單中的騰訊公司表示,沒有與任何第三方求職機構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不存在與線上求職平台有付費內推的合作關系。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就規范的大企業而言,但凡有第三方號稱“保錄取”基本都是假的。

  北京市天平(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歐衛安表示,求職平台在未取得企業同意的情況下以“企業在職員工指導”“內推”為幌子招攬生意,屬於欺騙或者誤導消費者,涉嫌虛假宣傳,而“保錄取”則涉嫌合同欺詐,相關監管部門可以依法對其進行處罰。

  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胡林果

  (據新華社廣州8月14日電)

(責編:邢鄭、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