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技術服務業如何“點智成金”

郭靜原
2019年09月19日08:22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技術服務業如何“點智成金”

  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商業化過程中存在著巨大斷層,專業技術服務應運而生。當前,雖然我國技術服務業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但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仍然偏低,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高素質技術經紀人、創新機制的技術轉化服務機構是未來發展重點——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施,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對技術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近日,由中國科協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論壇”在北京舉行。專家學者為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建言獻策。

  須跨越科技轉化“死亡之谷”

  “把實驗室中的科學研究轉化為能夠提高生產力的技術產品,這中間有個‘死亡之谷’。”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中科院院士懷進鵬表示,所謂“死亡之谷”是指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商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巨大斷層,是企業家和科學家容易忽視,但都是社會各方必須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技術服務應運而生。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場化、專業化技術服務體系,並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服務機構和服務平台。

  “比如,歐洲企業聯盟精准對接中小企業需求,提供技術轉移、商業合作和科研經費申請等三類服務﹔全球知名的麥肯錫公司擁有一支具備復雜知識結構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復合型服務團隊,作為從事技術服務的根本保証。”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宋軍介紹,目前國際間的技術服務呈現六大特征,即服務主體定位清晰、風險投資高效聚集、服務領域細分專業、人才隊伍素質一流、盈利模式不斷創新和國際化程度普遍較高。

  40多年過去了,我國技術服務體系也日趨成熟。“技術供給質量不斷提高,各類主體共同參與,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配置資源的良性運行模式。技術服務在融通創新資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宋軍說,截至2017年末,全國已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453家,促成技術轉移項目11.7萬項,成交金額近1780億元。

  “技術服務是各類參與主體的黏合劑和催化劑,推動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移轉化,既能擴大研究機構的有效供給,又能刺激企業的現實需求。”宋軍認為,技術服務水平已經成為科技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競爭力,為推動技術產品和企業深度融合提供了支撐。

  懷進鵬表示,技術服務與技術創新同等重要,當前亟需推動新時代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並提升技術交易能力,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國與發達國家同樣面臨發展機遇,我們的后發優勢將主要體現在技術服務和技術轉移能力上,即技術如何更有效地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科技專業經紀人“一將難求”

  當前,隨著科技創新密集活躍和市場發展壯大,我國技術服務業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然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仍然偏低,約為10%,遠低於發達國家30%至40%的水平。與會專家紛紛表示,由於缺乏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集聚效應不夠突出、產業鏈發展尚不充分……面對巨大市場機遇,我國技術服務產業總體水平仍有待提升。

  “要麼技術找需求,要麼需求找技術,但對企業真正需求什麼,往往缺乏專業梳理和深入挖掘。”廣州匯桔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饒學謙認為,現在很多項目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費時又費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不是簡單的一次對接撮合,而是要打造全產業鏈,需要能提供精准服務的孵化器、建立技術轉移經紀人體系、提前布局知識產權等。”

  “制造業的高精尖技術成果很難從高校裡走出來。”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副院長張向軍更關心技術轉移轉化過程中的專業人才問題,特別是在前沿科技領域時常會遭遇“一將難求”局面,“從前期的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到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對接市場,都需要具備從技術經紀人到職業經理人的專業人才隊伍”。

  在張向軍看來,如果科研團隊能夠培養出“全才”,科研成果才能更好走向市場﹔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才,就很難走出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他建議,要把高校作為前端復合型人才培養組織,同時將新型科研機構中的技術經紀人轉化效果作為考核指標之一,引領新型科研機構注重建立技術經紀人機制,向優秀指標邁進。

  中科院理化所產業策劃部部長、中科先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彥奇認為,真正的技術經紀人是學不出來、考不出來的,“國際上高級技術經紀人大部分是科研出身或者創業出身,我們可以採用行業內部推薦和認証方式培養技術經紀人”。

  打通走向市場“最后一公裡”

  科技與經濟“兩張皮”,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一方面,近年來科研成果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企業轉型升級卻‘無米下鍋’,到處找技術,可找來的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周期很長,缺的就是中間環節。”粉末冶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才讓說。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斌表示,在技術轉化過程中,中試風險很大,這個階段獲得資金支持很困難。這往往會讓科學家在邁出實驗室、走向市場時打起“退堂鼓”。

  為了打通從技術到產業的“最后一公裡”,中科院理化所成立了中科富匯理化天使基金,著力解決科技創新鏈中試孵化資金“斷鏈”的瓶頸問題。

  “我們提出‘嵌入式’合作,以協議或共建實驗室方式,把研發活動嵌入企業產品創新體系中。”張彥奇向記者介紹了東寶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化案例。“過去東寶隻做明膠原料。為了向下游轉型,打造綜合性生物醫藥公司,東寶與我們共建膠原蛋白與明膠生物工程應用研發中心,共開發了十多個項目,去年有兩個項目單品銷售收入超3000萬元。”

  協作攻關,既能征集到企業真實的技術需求,也能加速成果轉化進程。從2018年開始試點到現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已與近40家企業共建聯合創新中心,“這個中心不從事研發,而是開展戰略研究,提煉出企業願意掏錢的關鍵技術需求”。該院院長劉慶告訴記者,聯合創新中心已征集提煉了125項技術,技術訂單總金額突破6億元,“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提出技術需求,並願意為突破該項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

  “技術服務絕不僅僅局限於單個領域,未來技術服務內容將更加豐富多元。”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副書記翟立新表示,隨著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新技術迭代升級也為各行各業提供了豐厚土壤,借力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成熟應用,技術服務跨界合作將有更廣闊空間。

(責編:邢鄭、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