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自豪有中國這樣的好朋友”(我在中國當大使)
——訪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塞利姆·貝洛爾塔亞

![]() |
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塞利姆·貝洛爾塔亞近照。 |
自擔任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以來,塞利姆·貝洛爾塔亞在中國兩年多了,他最大的感受是“愉快”。對很多阿爾巴尼亞人來說,中國,這個與阿爾巴尼亞有70年建交史的國家,是“家”一樣的地方。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貝洛爾塔亞表達了對於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的強烈願望。
“所有日用品都來自中國”
在貝洛爾塔亞看來,在新中國迎來70華誕、阿中建交70周年的特殊時間節點,“我們尤其需要重溫歷史”。
貝洛爾塔亞對兩國兄弟情的追溯,正是從70年前開始。“新中國成立53天后,阿爾巴尼亞就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我們非常自豪能夠成為與中國建交的第一批國家。”
1961年蘇聯與阿爾巴尼亞斷交、終止一切援助后,中國在長達20多年裡對阿爾巴尼亞進行了全方位的援助。對包括貝洛爾塔亞在內的許多阿爾巴尼亞人來說,20世紀60-70年代阿中非同尋常的友好關系,並不是抽象的外交詞匯,而是可感可觸的活生生的現實。“我還記得那時候吃過的中國熊貓牌乳制品。”貝洛爾塔亞回憶說:“當時阿爾巴尼亞人用的鋼筆、墨水、彩色鉛筆、繪畫顏料、指甲刀等幾乎所有日用品都來自中國。”
中國元素不僅深植於普通阿爾巴尼亞人的日常生活,也在阿爾巴尼亞的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的援建下,一座座鋼鐵廠、化工廠、紡織廠、水電站在阿爾巴尼亞拔地而起,6000多名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遠赴阿爾巴尼亞工作。“中國技術專家與阿爾巴尼亞人共同工作,在相互配合中形成了特殊的默契。”貝洛爾塔亞說。
在中國不遺余力援助阿爾巴尼亞的同時,阿爾巴尼亞也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堅定地與中國站在一起。
回顧兩國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貝洛爾塔亞感慨萬千:“歷史給兩國延續友誼留下了極為珍貴的遺產。”
“喜歡中國人,愛過中國節”
穿越70年風風雨雨,兩國傳統友誼的溫暖光芒始終照射在兩國人民心中。貝洛爾塔亞對此感觸頗深。他說,阿爾巴尼亞人對中國有特殊好感,把中國人當自己人。“如果你說自己是中國人,很多阿爾巴尼亞人會高興地說,‘我的中國兄弟,來,坐這兒,我們喝一杯!’”
阿爾巴尼亞人喜歡中國人,也愛過中國節。貝洛爾塔亞說,中國春節在阿爾巴尼亞非常熱鬧,而且很有可能是歐洲國家中最熱鬧的,很多阿爾巴尼亞人都會去感受中國的節日氣氛。2018年貝洛爾塔亞就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過了一次春節,“我們在地拉那最大的廣場舉行慶祝活動,那熱鬧勁兒讓我感覺回到了中國。”
通過兩年多在中國的生活,貝洛爾塔亞還深切地感受到,中國人對阿爾巴尼亞人同樣懷有親近感。“我去過中國17個省,所到之處都有阿爾巴尼亞人的好朋友。”貝洛爾塔亞表示,對上了年紀的中國人來說,阿中之間的兄弟情依舊濃厚﹔對中國年輕人來說,隻要他們到過阿爾巴尼亞、接觸過阿爾巴尼亞人,也一定會對阿爾巴尼亞人的格外友善感到好奇,進而觸發他們去了解那段歷史。貝洛爾塔亞深信,今天的阿中合作能夠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所有人都想和中國合作”
談到如何在建交70年的新起點上推動阿中關系發展時,貝洛爾塔亞說,兩國關系的發展要與時俱進。他舉例說,“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等新框架都為阿中關系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在擔任駐華大使前,貝洛爾塔亞長期從事阿爾巴尼亞對外經貿合作相關工作,他深知今天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所有人都想和中國合作”。貝洛爾塔亞尤為希望阿中兩國抓住新機遇,推動經貿合作邁上一個大台階。
事實上,近年來阿中經貿合作已經取得了不小進展,貝洛爾塔亞特別談到了地拉那國際機場的例子。自2016年引進中國投資后,地拉那國際機場客流量增長50%,成為歐洲客流量增長最快的機場之一。“我們很高興有中國公司到阿爾巴尼亞投資!”貝洛爾塔亞說。
為吸引越來越多的中方投資,貝洛爾塔亞透露,他建議阿爾巴尼亞政府為中國“量身定制”引資政策,“中國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需要知道這些特點,才能更好地與中國合作。”與此同時,貝洛爾塔亞也希望中方為阿爾巴尼亞葡萄酒、橄欖油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談及兩國合作,貝洛爾塔亞言之殷殷、情之切切,令人印象深刻。在採訪最后,貝洛爾塔亞送上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美好祝福:“我們很榮幸看到70年來中國的成功與繁榮,很自豪能有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好朋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