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腿帶風 送餐勁不鬆 老婆孩子在心中
外賣小哥姚權剛的一天(一線探民生·外賣小哥零距離①)

![]() |
|
在許多城市,每到飯點,外賣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成為一景。外賣小哥是大眾對送餐員的親切稱謂。作為新職業群體的代表,外賣小哥出現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的群眾游行隊伍中。外賣小哥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有哪些酸甜苦辣、牽挂夢想,社會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今日起,本版推出“一線探民生·外賣小哥零距離”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編 者
“採訪可以,但你要跟著我送外賣?還是別了,你肯定跟不上我的。”聽說記者要跟隨一同送外賣,電話那頭,外賣小哥姚權剛這樣勸道。耐不住記者的一再堅持,他最后才勉強同意,並再三囑咐要注意安全,跟上速度。
11月的杭州城已經入冬,約好採訪的當天,不巧下起了雨,冒著風雨,記者也體驗了一把外賣小哥的日常。
160公裡
每一公裡跑下來都是經驗
姚權剛今年41歲,是杭州市蕭山區的一名外賣小哥。他身材瘦削,皮膚黝黑,走起路來像帶著風,記者要小跑才能跟得上。中午12點,正值點餐高峰,也是外賣小哥一天中最忙的時段之一。剛剛送完一單外賣的姚權剛,來到一個美食城門口等待生意,隻聽手機一響,平台又派了新訂單,熟練的操作后,還沒坐定的姚權剛,便招呼著記者,起身走向店家。
送餐路上,姚權剛眉頭緊皺,相當認真:“安全第一,我從不在騎車時看手機,都是專心看路。”既要注意安全,又得保証時間,還要做到不能洒餐。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記者累得氣喘吁吁。“送外賣很辛苦吧,要跟上我是不是挺難的?”送餐完畢,姚權剛的眉頭暫時舒展開來,跟記者打趣道。
早上9點40出門,10點開始接單,下午3點是休息時間,再從4點跑到夜裡12點,一天下來,騎行160公裡,加上跑上跑下,晚上睡覺腿都打哆嗦。
跑那麼多路,送餐效率有沒有保障,又該如何避免差評呢?
面對這些問題,姚權剛毫不含糊:“跑久了,自然能總結出經驗。像差評這類問題,無非就是洒餐、送錯單或者晚送達。洒餐的問題,一般是因為在減速帶上騎得太快,拿錯餐就是太粗心,其實這些問題都能避免。最主要的,還是要熟悉地圖和商家的出餐速度。”在蕭山區,北起機場高速、南至金城路,從風情大道東至通惠北路,這就是姚權剛的送餐范圍,這一帶的地圖,他已做到“了如指掌”。雖然隻干了3個多月,現在送餐,他已經可以不看導航,甚至總結出了自己的“送餐大數據”。
“時間久了,什麼時間段在哪裡接單比較方便,都摸出了規律。”姚權剛說,“附近有幾幢寫字樓,白領們中午喜歡點快餐﹔那邊的幾幢單身公寓,住戶喜歡點蓋澆飯、奶茶和水果﹔到了晚上,燒烤和蛋炒飯賣得比較好……”
至於自己,他隻有在下午3點才能吃上飯,“一天飯錢控制在20元內,找個小店隨便吃點。有時候我會買兩份飯,因為點兩份有‘滿減優惠’,留一份到晚上,找個店家借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再吃。”姚權剛說。
50單
希望顧客多一些理解
下午3點,是外賣小哥的午休時間。記者跟姚權剛約好,來到他經常休息的地方,這是他一天裡難得的清閑時刻。隻見周圍也有幾個外賣小哥正在休息,彼此間少有交流。“大家一般都不停下來,”姚權剛一邊吃飯,一邊說道,“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少花點時間吃飯聊天,就能多跑一單。”
對他來說,隻要不浪費時間,平均上午20單、下午30單,努努力一天跑50單沒有問題。
天天風吹日晒,難免經歷酸甜苦辣。說起印象最深刻的送餐經歷,姚權剛說,一個讓他很溫暖,另一個很難過。
10月22日那天,因為一幢大廈裡有兩份餐要送,著急的姚權剛誤把24樓點的外賣錯送到10樓的顧客手中,等電梯會耽誤時間,索性就爬樓,一上一下,來回兩趟,總算把餐送對了。他說,24樓的顧客看他跑得滿頭大汗,大概是出於體諒,就沒給差評,還主動轉給他2.3元錢辛苦費。錢雖然不多,但讓他感動了很久,至今都很難忘。
而提及最難過的那次送餐經歷,事后也讓他總結了經驗。9月18日晚上10點多,姚權剛從某商務酒店送完餐,就急急忙忙跑去下一單,結果到達目的地,打開餐箱,他才突然發現外賣被偷了。“那一單要98元呢,我得跑15單才能賺回來。”姚權剛委屈地說,“錢賠給顧客,雖然對方也說沒關系,但失望挂在臉上,自己也覺得挺難受的。”不過,從那之后,姚權剛就把餐箱換成了鐵皮箱,還上了鎖。“吃一塹長一智,這種錯誤絕不能再犯!”
他告訴記者,送餐對他而言不算辛苦,每一單跑下來都是沉甸甸的收獲。有時候沒服務好,他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畢竟顧客都等著吃飯,沒按時送到,人家總歸會失望的。”不怕苦不怕累,但他最怕的就是差評,“一個差評要罰50塊呢!”他說,“為了不被差評,有時我就自己墊付餐費。別看一天跑得多,可這樣算下來也沒賺多少。”
雖然感覺自己不該對顧客提額外要求,他還是希望大家能多給予一些理解。
41歲
想給家庭帶來更好的生活
晚上9點多,找了家便利店,姚權剛跟記者聊了起來:“平時我回家都要12點40分左右,今天算是提前收工。”其實,41歲的年齡在外賣小哥中並不年輕,“大多數都是30歲以下的小伙子,年輕力壯的干勁足,跑得又快,我跟他們比不了。”他無奈地說道。
既然比不了,那為何還要選擇送外賣呢?
“我想給家庭帶來更好的生活。”姚權剛對記者說。在送外賣之前,他在一家工廠干,掙得不多。比較下來,送外賣的門檻比較低,並且隻要肯努力、願吃苦,就能賺到錢。
現在,姚權剛的老婆和兒子住在江干區,他一個人租住在蕭山區,房租一個月隻要700塊。雖然與家人一江之隔,但送外賣3個多月還沒回過家。
問他想不想家,他笑笑說:“都在杭州,距離感沒有那麼強烈,還好。”問及他為何不選擇回家住,他說自己每天晚上12點多才回家,怕動靜太大會影響家人休息。盡管妻子也勸他回家,他還是想等孩子大一點住校后再回去。
提到兒子,姚權剛臉上露出滿滿的自豪。他說兒子今年11歲,正讀五年級,成績很好也很懂事,在年級能考前幾名。因為不能陪伴在他身邊,姚權剛難免會愧疚:“希望兒子能理解我,畢竟不能兩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這邊節省一點,多給家裡一些錢,讓娘倆生活得好一點。”願望很質朴,這也是姚權剛最大的心願和動力。
其實,他還悄悄地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每月賺12000元。他給記者算了一下,照這樣跑下去,肯定沒問題。交談中,記者發現姚權剛還擅長總結學習。就算回家再晚,他也總會在網上抒發一下當天的工作心情,總結一下工作經驗,有時還會發起小調查,問問網友們希望外賣小哥該怎樣更好地服務。用他的話說:“聽聽大家的意見,能有不少收獲。”
暢談許久,已至深夜。記者與姚權剛作別,臨走前他笑著問記者,自己的報道什麼時候能上報紙,他想買一份收藏起來。騎上那輛熟悉的電動車,姚權剛消失在夜幕之中。明天一早,他又將奔波在這熟悉的街頭,為了能讓人們吃上熱乎的飯菜,也為了自己的夢想,繼續跑下去。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5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