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錢多"遭遇"電商客服" 揭秘騙子的新套路
“他們不騙沒錢的中學生,也不騙有經驗的社會人士,專騙我們這種大學生,人傻錢多又善良。”近期,備戰考研的小林沒有心情去自習,苦澀地向宿舍室友講述了幾天前她被自稱“天貓商城客服”的騙子詐騙8000多元的離奇經歷。
小林是一個二本院校的大四女生,渴望提升學歷的她正在考研的路上疲於奔命。每天忙碌的狀態使她壓力很大,於是她經常選擇在電商平台買一些大牌化妝品和衣服來犒勞自己。可是她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因為在電商平台上的購物信息泄露,而遭遇電信詐騙。
上鉤——騙子總有新套路
“您最近是不是在天貓商城買了××牌口紅和××牌眼霜?”不久前一天的晚上8點,正在自習室背書的小林接到了自稱“天貓商城”的客服電話。對方精准地說出了小林最近的消費情況,很快便得到了小林的信任。
這位“客服”又問小林:“您的支付寶是不是收到了一份回執單?”小林打開支付寶,果然如這位“客服”所言。因此小林對這個“客服”更加深信不疑。
然而,這位“客服”是帶著目的而來。“客服”稱,由於后台的失誤操作導致小林的賬戶被設置了貸款,現在需要緊急將小林所有的銀行卡凍結來保障小林的財務安全。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被騙時頭腦處於混亂狀態,十分容易相信對方。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熱心幫助,小林認為對方真的是在幫助自己免受損失。在這位“客服”的指導下,小林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把自己所有的銀行卡號都告訴了他。
最終,這位“客服”發來一個操作系統,讓小林輸入一個奇怪的以6個0開頭的中國銀行卡號,並稱這是客服幫助消費者解決這類事情的必要環節,還對該銀行卡號作出了解釋,“前三位是我們的工作地區號,接下來是我們的工號……”
有些迷糊的小林隻好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操作。輸完最后一位數字,小林還不知道,自己卡號裡的錢已經通通不翼而飛了。
“他就是利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讓我把所有的錢都轉到他的卡上。我當時真的不知道那樣就是在給他轉錢。如果真知道那是在轉錢,我怎麼可能那麼傻。”騙子的新騙術讓小林防不勝防。
醒悟——交了8000元的“學費”
“后來我去背書,越背越覺得不對勁,感覺那個電話全是破綻。”小林隨即打通了天貓客服的官方電話,客服在聽了小林的經歷后,否認平台與小林通過話,並且提醒,“您是不是接到了詐騙電話?”
這樣的回復讓小林瞬間崩潰。
接著,小林又抱著轉款24小時后到賬的僥幸,撥打了微信支付客服的電話,沒想到客服說錢已經到賬。
“真是好運氣,那個卡號隨轉隨到。”小林陷入了絕望的自嘲中。
然而,騙局並未到此結束。按照騙子的說法,小林的“美團”“咸魚”等App賬號都有可能被綁上貸款,需要進行“賬號凍結”。“我的美團賬號幸虧沒有綁定工行卡,不然可以貸款7000塊錢。要是把我所有的App都騙一遍,至少能騙好幾萬元。”
被騙當晚,小林和騙子約定:等小林第二天把像美團這樣的平台都綁定工行卡后,他們再聯系。
第二天的電話中,小林強忍著憤怒聽騙子一番“洗腦”之后,直截了當地戳穿了騙局:“您騙我是不是很開心啊?是不是很少遇到我這麼好騙、態度還這麼好的傻子?”
在電話那頭,騙子向小林展現出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拍著桌子哈哈大笑說:“小姑娘,以后再也不要相信電話裡的聲音了哦,就隻騙了你8000多,不算多,我要去騙別人了哦,拜拜。”
挂了電話的小林懊惱不已,“有好幾個男人哄堂大笑,感覺就是一個詐騙團伙,昨天最后他還讓我打開攝像頭進行‘人像核對’,我居然還打開了,感覺被騙還被人調戲,他肯定想看看是什麼人居然這麼傻”。
一直以為自己肯定不會遭遇電信詐騙的小林隻剩下自我安慰,“8000塊錢也不算多,就當是花錢買教訓,以后進了社會千萬不要再上當了”。
同類人——“被騙的不止我一個”
意識到被騙后,小林和同學來到當地大學城派出所報案。警方說要交給網警處理,短期內無法解決。
第二天晚上,小林和同學來到派出所做筆錄。在這裡,她們看到不少人和小林一樣,“同是天涯被騙人”。
“我們剛到就看到本校美術學院的兩個小姑娘,她們是被自稱‘咸魚’客服騙的,不過騙得不多,2000多塊錢。我們之前有一個同學被騙了6000多塊錢。”在發現不只是自己一個人這麼傻后,小林的心裡也算平衡了一點。
“加上你們今天已經有3起了,做了那麼多防騙措施,你們還是被騙。”警方表示遇到小林這樣的被騙女大學生已經見怪不怪,他們也很無奈。
“那個騙子的卡號、手機號都是假的,他們騙完就換了,怎麼可能找得到。真的是騙了就騙了,錢找不回來了。”小林對索回錢財不抱太大希望。
隨后,小林把被騙的事情告訴了在通信科技公司上班的舅舅,小林舅舅告訴她,“你們可以直接找他的IP地址啊,現在的電信騙子都是些素質低文化程度低的人,IP地址都不一定知道換。”
聽了舅舅的話,小林更加無奈,身為大學生的自己竟然被這麼拙劣的伎倆騙了。她再度感慨:“騙子就喜歡騙我們這種女大學生,真是人傻錢多還善良。”
針對小林遇到的這類電信詐騙案件,在今年“雙12”前期,海南省反電信詐騙中心就已經通過媒體發布5個網絡騙局案例,提醒消費者要提高防騙意識,防范網購騙局。
海南省反電信詐騙中心指出,“客服幫忙遠程操控”“店家釣魚連接”“客服誘取信息”“低價陷阱”“假冒客服”都是網絡購物平台不法分子的慣用伎倆。
海南警方提醒民眾,必要時可以上網學習如何識別購物平台真假客服,在接到此類電話時需多方核實,對於涉及個人信息、資金操作的電話要謹慎對待。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任明超 實習生 郭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