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要素自主有序流動——聚焦中央首次出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 題:讓要素自主有序流動——聚焦中央首次出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安蓓、陳煒偉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9日公布。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時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要成果。
改革有何深意?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市場的改革突破點是什麼?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權威專家。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市場體系是由商品及服務市場和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構成的有機整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由市場定價,資本、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但與商品和服務市場相比,要素市場建設仍相對滯后。
“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相對有限,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說,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生產要素與商品屬性不同,比如勞動力要素附著在勞動者個體身上,土地要素天然帶有一定公共性,因此要素市場建設不能完全等同於商品市場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要堅持安全可控,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著力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在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著力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重點是靈活產業用地方式和靈活土地計劃指標管理。
“意見瞄准各類要素市場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具體舉措。”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說,近年我國城市化進程一個重要特點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各種生產要素向這些區域集中,要求打通城鄉人員、資金、技術、土地等要素的雙向流動通道。
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說,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要素。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將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源。
著力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
暢通落戶渠道、暢通職稱評審渠道,針對勞動者最關心的話題,意見明確了改革方向。
意見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宋曉梧說,勞動力在各生產要素中是最活躍的。提高勞動力市場化配置水平,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暢通落戶渠道,有助於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意見提出,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職業標准,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制約,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渠道。推進社會化職稱評審。
“將進一步提高高素質勞動力的創造性,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自由職業者的積極性,推動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宋曉梧說。
著力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制度
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日趨增大。意見指出,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的意見。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推動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証券民事訴訟制度。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准。
彭森說,要按照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要求,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意見提出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銀行機構體系﹔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准入。
“對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具有極強針對性。”王一鳴說。
著力激發技術供給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我國技術要素市場面臨產權制度亟須改革完善,激勵機制不暢,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有待進一步疏通等問題。
宋曉梧指出,意見在技術要素配置上有兩大突破,一是激活技術產權激勵,二是激活中介服務活力。
意見提出,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
意見明確,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加強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建設。開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試點,發展離岸創新創業,探索推動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
“對於疏通科研成果轉化途徑,形成市場化社會化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構建國家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拓寬國際科技交流具有重大意義,是我國步入創新發展階段的重大舉措。”宋曉梧說。
著力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意見一大看點是,明確了數據這一新型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方向。
隨著信息經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向著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
意見提出,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制定出台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這些措施針對性很強,將助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劉世錦說。
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前瞻性布局。我國也亟須加強相關市場規則的建設。
意見提出,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研究根據數據性質完善產權性質,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等。
宋曉梧認為,這有利於探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准規范,支持構建多領域數據開發利用場景,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
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運行機制
彭森認為,落實要素市場化配置,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意見從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角度,明確政府對要素價格、市場運行的調節和監管內容。
意見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全面貫徹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在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方面,意見明確,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台,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研究制定土地、技術市場交易管理制度﹔提升要素交易監管水平,打破地方保護﹔增強要素應急配置能力。
王一鳴說,政府從“定價格”向“定規則”轉變,充分體現了最大程度發揮市場決定價格的改革方向。市場交易是市場形成價格的前提,是我國要素市場運行機制的薄弱環節,需要加強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