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基建 釋放海歸創業新機遇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0年06月17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積極推進
  新華社發 徐 駿作

  隨著新基建發展按下“快進鍵”,在不斷釋放投資機會、對經濟產生拉動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創業的可能。新基建時代將給海歸創業者帶來哪些新機會?海歸又該怎樣規避創業與投資中的風險?

  

  創業風口

  今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基建,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無論是疫情防控期間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多領域的大顯身手,還是放眼未來新基建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都激發了更高的社會期待,也讓不少海歸看到了廣闊的創業前景。

  新機會都在哪裡?

  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七大領域中部分領域參與門檻不低,對資金體量要求高,例如特高壓、城鐵軌道、大數據中心等,普通創業者難以企及。考慮到資本以及技術門檻等方面,其中比較適合個體或者小團隊創業者介入的是5G基站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隻要有合適的資源,創業成功的機會相對較大。

  與此同時,伴隨著5G的廣泛應用,在5G上下游產業所蘊含的發展機會也隨之顯現,由此帶來與工業、醫療、教育、車聯網等領域更大空間內的融合發展,其中涉及的諸多消費者需求值得海歸創業者關注。

  而對於新基建投資,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在新基建與傳統基建推進的項目中可以積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這種創新機制,在此過程中上下游產業鏈活躍,不僅是大企業跟政府合作,中小微企業也可以跟進,獲得投資與發展機會。

  資源融合

  留加海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雙創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方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基建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都給海歸帶來了新的創業機會,而他本人更看重海歸在后兩個領域中的表現,海歸擁有的技術實力與創新理念、方法更適合在這兩個領域中一展風採。

  “以人工智能為例。在融合基礎設施領域,人工智能以應用為導向,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發先進生產力,在第三產業提質換代和社會需求迭代的各個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方明說。包括設備裝備的智能化、人工智能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商業的深度融合等,行業呼喚的正是多角度資源融合的跨領域創業者。

  盤和林表示,新基建作為全球許多國家競相布局的重要領域,被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之一,要求從業者必須緊跟時代前沿。而在此過程中,海歸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化視野與自身所擁有的政策紅利,更能助其創業一臂之力。

  值得注意的是,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與“新基建”七大領域有關的招聘職位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增長了42.96%,其中僅人工智能等在線職位的增長就超四成。高端人才缺口尚存、市場對於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對於相關領域內的海歸來說,或許意味著更大的發展機會。

  仍需冷靜

  方明深耕人工智能領域多年,他非常看好新基建給人工智能帶來的發展新契機,認為人工智能會在新基建中扮演引領與融合的角色。“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主要支撐,甚至是引擎。它的發展不僅能夠驅動人工智能產業自身發展,還具有超強的融合能力。”方明認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特點、加強人工智能和產業發展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這一切都離不開一支高質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團隊。

  從長遠來看,新基建一定會助力產業發展,激發更多新需求,創造更多新業態。但面對新基建帶來的創業機遇,海歸創業者仍需保持冷靜思考,在投資與創業領域的選擇過程中避免盲目跟風。

  “對海歸來說,在創業中要深入了解中國國情與政府運作機制,順勢而為,到祖國、人民和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方明表示,面對新基建大潮,海歸要充分發揮自己在理念、技術、管理與洞察力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使投資與創業更為精准高效。

  留學人員具有國際化視野,雖然在新基建某些領域創業具有相對優勢,但不足之處也會成為創業過程中的掣肘,如對本土市場了解不夠。這一點不容忽視。

  “我建議海歸如果立志於創業,一定要‘三思后行’。可以先在新基建領域已有積累的創業公司沉澱學習一段時間,在對想要創業的領域有了一定了解后,選擇未來具有發展前景、未來可能成為風口的行業。同時,待技術、團隊與市場機會等條件相對成熟后再創業會更有把握,避免在一開始勢單力薄時,就直面行業巨頭的競爭壓力。”盤和林如是說。

(責編:邢鄭、趙竹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