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去年我國軟件從業者達673萬人 兩部門發文聚焦高質量人才培養

2020年06月19日16:37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申佳平)記者今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獲悉,為推動新工科建設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發,指導高校主動服務國家軟件發展戰略,引導企業深度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聯合印發《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下稱《建設指南》),聚焦國家軟件產業發展重點,培養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特色化軟件人才,推動關鍵軟件技術突破、軟件產業生態構建、國民軟件素養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高質量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7.18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國民經濟前列,實現了規模、效益同步提升。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帶來了對軟件人才的旺盛需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負責人透露, 2019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達到673萬人,同比增長4.7%。其中,關鍵基礎軟件、大型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新興平台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等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是人才需求和吸納就業的主要領域,亟需大量具備軟件思維,掌握先進軟件工程方法,熟悉軟件需求分析、架構設計、編程實現、質量保障等技能的專業化人才﹔亟需掌握行業知識,熟練算法建模,推進工業技術軟件化的復合型人才﹔亟需面向產業生態建設需求,匯聚大量優秀開源人才。

《建設指南》明確了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十個方面的建設任務:

一是強化使命驅動。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軟件自主可控工作的重要性,把推動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作為使命追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二是突出專業特色。圍繞關鍵基礎軟件、大型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新興平台軟件和嵌入式軟件對人才的特色化需求,建設完善針對軟件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課程和實踐能力教學體系。

三是創新培養模式。開發針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課程體系和新形態教學課程資源,創新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推進專業認証與行業認証的有機銜接。

四是注重產業導向。在建設思路上緊貼產業發展需求,強化行業企業的參與和管理,推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教材編制、師資隊伍、實訓基地與實驗平台建設,推進公共教學資源和實訓資源的共建共享,推動高校與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無縫對接。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創新高校師資隊伍聘用與考核機制,推進導師雙向評價和認定工作,打通校企教師隊伍互通互聘渠道,支持學校和企業之間人才的雙向流動,積極支持教師到重點行業對口企業兼職、挂職。

六是深化產教融合。主動對接產業需求,搭建校企協同創新育人平台,建設一批由高校、行業企業等共同開發的特色課程、特色教材、特色工具,推進多專業學生協同培養,推動構建良性產業生態。  

七是嚴格教學管理。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探索建立學生實習實踐成效轉化為學分相關機制,嚴肅處理各類學術不端行為。

八是促進國際交流。促進軟件學院整體與軟件發達國家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共研共享促進雙方發展,不斷提高軟件學院的辦學國際化水平。

九是推進質量建設。樹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推進軟件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管理,健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質量預警和質量評價標准體系。

十是加強組織保障。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配齊軟件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完善軟件學院的內部組織體系,加大人員、經費、政策等資源傾斜力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工信部根據國家軟件發展戰略相關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規劃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布局,按照“集中論証、分類培育”的原則進行培育建設,並根據建設成效進行動態調整。

各高校根據《建設指南》中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基礎條件要求,明確軟件學院人才培養在關鍵基礎軟件、大型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新型平台軟件、嵌入式軟件等領域定位(不超過兩個領域)和建設思路,按流程向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申請,同時按規定向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報備。教育部、工信部組織專家進行論証,重點考察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基礎、政策支持和保障條件等,論証通過將的統籌各類資源,對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予以政策、經費支持和傾斜。 

(責編:申佳平、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