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基建進行時”系列觀察:

小城市建設大數據中心,如何避免“晒太陽”?

申佳平
2020年06月23日09:10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落戶“草原雲谷”,挺進“世界屋脊”,伴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新基建”吹來新風,我國大數據中心產業近期迎來又一輪發展高潮。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大數據中心,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作為“兩新一重”關鍵內容,大數據中心既拉動消費惠及民生,又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正在推進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更兼具“新基建”“重大工程”雙重屬性,為我國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擁抱“大數據時代”,以廣東、重慶、上海、貴州等為代表的地方政府頻出利好政策,打造智慧城市數據底座,其中不乏人口僅達百萬甚至數十萬的中小城市。

大數據中心建設有何內在邏輯?小城市需要大數據中心嗎?多位行業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開展大數據中心建設要強化辯証思考,既要全面衡量長期收益和投入,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引導市場主體按需建設,又應注意避免規劃模糊、能耗過高、過度建設等問題。

大數據中心市場“蛋糕”擴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健康碼”在各大城市相繼使用。作為儲存和計算海量信息數據的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作用凸顯。

伴隨數據成為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我國大數據中心規模也在不斷擴張。《2019-2020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預計,2020-2022年,我國大數據中心業務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27.8% ,2022年大數據中心規模將達3200億元。

面對巨型市場“蛋糕”,騰訊、阿裡、快手等互聯網巨頭近期紛紛“壕擲”重金,加速大數據中心項目布局:在重慶,總投資45億元的騰訊西部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二期即將啟動,建成后將具備20萬台服務器的運算存儲能力﹔在烏蘭察布,投資將達百億元的快手智能雲大數據中心項目預計明年底上線,將以30萬台服務器、60EB存儲容量的規模支撐快手未來幾年的存儲需求,存儲量相當於300萬個國家圖書館……

政策加持、大量資本“彈藥”入局,大數據中心產業正在迎來發展新態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田野對記者表示,大量資本進入,可直接夯實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未來建設的數據價值挖掘基礎,勢必也將提高產業的社會關注度,激發市場活力,助力打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更完善的產業生態。

3月20日,工信部發文明確要求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鼓勵各地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田野指出,大數據逐漸從消費領域走向工業領域,從產品的營銷環節拓展到全產業鏈。依托大數據中心,深挖數據價值,將有效解決企業行業痛點,加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力。

大數據中心規劃需增強辯証思考

不少人有疑惑,大數據中心聽起來很“高大上”,為什麼不僅會出現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許多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也紛紛跟進建設?

事實上,推進大數據中心項目落地需要考量的要素有很多。對於大數據中心的大客戶——互聯網公司來說,數據傳輸速度往往是考量大數據中心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市場驅動下,大量大數據中心集中在數據傳輸速度較快的發達城市並不稀奇。

而就各地政府公開的項目資料來看,“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立足應用需求,兼顧能源、氣候、自然冷源、網絡設施、能耗指標等要素和條件”已成為地方“上馬”大數據中心的普遍共識。

“提前布局大數據中心建設,有助於數字政務、智慧城市的推進,加快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田野表示,小城市建設大數據中心有其積極意義,但要加強辯証思考,切忌盲目跟風,產生設備機房“受冷落”“晒太陽”的浪費情況。

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徐凱舟也提出,目前某些地方政府對大數據中心的內容和作用認識並不明晰,已成為影響大數據中心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東北某城市雖然完成了數字政務平台建設,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政府支出沒有形成向全社會的外溢作用,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方面均未重點培育數據應用服務企業﹔又如,西部欠發達地區某市提到希望在本地建設大數據中心,運用區塊鏈技術為當地農牧產品建立數字化溯源體系,從而打造和推廣農牧產品品牌。“實際上,建立數字化溯源體系,大可不必進行自建大數據中心和區塊鏈投資。”徐凱舟直言,“三線以下城市大數據中心的能源、人力等要素成本並未明顯低於臨近的一二線城市,又不具備規模經濟優勢,機架租用率往往陷入低迷。”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大數據中心總體平均上架率為52.84%,總體供需平衡,但與發達地區大數據中心成熟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大數據中心利用率有進一步提高空間。

大數據中心發展需“央地企”合力推動

今年以來,從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頂層設計已為“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鍵”。

每一個大數據中心,從前期設計到建設技術攻關,再到后期運維,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隻有發揮好中央、地方、企業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支持大數據中心建設健康發展。

徐凱舟提出,“中央應該做好‘新基建’的總體規劃,促進大數據中心集群布局與通信網絡建設、智慧城市布局相協調。地方政府應該配合好‘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重大工程落地實施,保障好能源、土地、人力、資金等各類要素供給。”

田野則表示,地方政府在統籌大數據中心發展規劃時,還應盡量優化建設區域和功能布局,鼓勵集約建設。

目前,多地政府已明確提出大數據中心集約化建設,嚴格限制由財政投資興建單位自用大數據中心。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盡快制定《政府購買雲服務行動實施計劃》,從上雲的廣度和用雲的深度兩個方面快速推進政務雲建設。

對於深入參與大數據中心建設和使用的企業單位而言,則需要發揮主動優勢,深挖數據價值,打造一批性能優秀、應用效果好、可復制推廣的行業解決方案。

“企業一方面應優化服務質量,降低大數據中心租用成本,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應發揮研發團隊能力,與數據應用服務企業展開合作,以研發成果造福社會。”徐凱舟同時指出,大數據人才培養也很關鍵。需要開展大數據人才培養與引進,強化人員合理配置,保障高質量人才資源的輸送,助力各地大數據中心的高效運轉與高端化發展。

 

“新基建進行時”系列觀察:

5G普及,還要邁過幾道坎?

(責編:申佳平、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