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紫砂壺、糕點、手工 江蘇宜興在新空間釋放女性就業潛力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娛樂傳媒、直播帶貨等不少行業逆勢上揚。
在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就有這樣一群人,她們做紫砂壺、做糕點、做手工,吸“粉”賺“點”,“危”中抓“機”,忙得不亦樂乎。
“有針對性地拓展新空間,更能有效地促進女性就業。”宜興丁蜀鎮婦聯主席呂玉芳表示。據悉,今年宜興大力推進“架金橋、促就業”活動,通過細分精准、大數據支撐等方式,保就業、再就業取得明顯成效。以丁蜀鎮為例,其常駐人口約為22萬人,其中女性適業人口約為9萬人,目前就業問題已得到有效緩解。
“我們不做‘膚淺’的直播帶貨,隻做有深度的短視頻推廣。今年上半年紫砂壺銷量不錯,一季度同比增長30%以上,下半年形勢可能更好。”“南街壺娘”工作室創立時間不長,但已成為當地“網紅”。品牌主理人周藝是一位24 歲的90后,剛從當地大學工藝美術專業畢業,帶著4位同樣是90后的女孩一起創業。
“文化是產品之魂。從表面上看我們是靠流量賣產品,實際上是靠文化賺錢。”周藝介紹,她們利用抖音、快手等網絡工具發布短視頻、圖文報道,通過展現江南小鎮生活和生活態度,來獲取大量粉絲,得到“流量扶持”。與老一輩做高價藏品的不同,他們的紫砂壺將傳統器型和現代裝飾相結合,主打性價比,重點培育年輕人市場,因此獲得了快銷優勢。
“雖然鎮上年輕女孩的就業機會較多,但是提供有針對性的幫扶還是有必要的。”一直關注女性就業的丁蜀鎮蜀北社區辦事員章夢迪表示,本地女孩的就業選擇主要有兩個:一是當辦公室文員,二是做紫砂壺。
“每一個行業都有成功者,這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異質化競爭點,市場競爭者較少。”宜興國蘭種植和銷售基地——宜興市陶都國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鮑曉霞表示,如果盲目跟風,進入死拼價格的‘紅海市場’,失敗概率極大。
據了解,近年來,由於受公共支出減少和快銷產品鋪貨影響,不少花卉市場從業者遇到較大困難。以國蘭為例,一些企業利用新技術、採用低價戰略,大量培育一盆僅售幾十元的帶花產品,迅速佔領市場。可當消費者買回家后發現,這種國蘭隻能在花期觀賞,基本上養不活。
於是,鮑曉霞另辟蹊徑,培育能夠養得活的國蘭,回歸傳統的養蘭、賞蘭模式,尋找蘭花愛好群體和蘭花文化支撐,獲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好景不長,始於去年底的疫情爆發,市場受到極大沖擊。
鮑曉霞介紹,春節前后的銷售旺季極其慘淡,無人來賞、無人來買,線下蘭花生意非常難做,令人恐慌。當她在抖音上開展直播帶貨和提供代客寄養服務后,銷售額直線上升,生意已經忙不過來,在原有幾十名員工的基礎上,近期還新招了9名女員工,有2位是今年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其它7位是社會招聘。
令鮑曉霞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女大學生就業比往年更難,對薪資的要求有所降低。當她去大學招工時,發現遞簡歷的極為踴躍,此外考研的也比往年多得多。“我們給新員工開的工資為每月4000元左右,在宜興當地屬於中等水平,對此她們還是滿意的。”
“從市場發展的角度看,實際上是因為消費升級后,鮑曉霞跟上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步伐。這也給了我們政府部門啟發,扶持和打造女性創業帶頭人,能為更多女性帶來就業機會。”呂玉芳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