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前4月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增減稅降費4857億元

放水養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本報記者  王  觀  曲哲涵
2020年07月02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為全面、快速、有效地扶持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恢復正常生產經營,逐步實現良性發展,今年以來,減稅費、降成本、緩期限、優服務……一系列財稅政策舉措出台,激發中小企業潛在活力。當前,政策落實情況如何?企業還有哪些期待?下一步怎麼做?記者進行了採訪。

  延期、減免,為企業救急降本

  河北滄州青縣,周黑鴨食品工業園公司總經理李建曾一度為前4月納稅申報期內繳納稅款煩惱。受疫情影響,公司生產能力大幅下降,加之購貨方關停、產品銷售銳減,企業資金在一段時間內周轉困難。“縣稅務局得知情況后,及時為我們辦理了4個月的延期繳稅。”李建說,公司辦理延期繳稅共計450.62萬元,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提振了復工復產信心。

  青縣稅務局副局長陳翠平告訴記者,1—5月,全縣11599戶小微企業共享受稅收優惠3446萬元。

  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前4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066億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4857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認為,上半年財稅政策從三方面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一是緩解了現金流緊張。通過免繳增值稅、營業稅延期繳納等舉措,把錢留在企業手裡,以應對營收暫停、放緩帶來的資金壓力,這是救急。

  二是通過貼息貸款、銀稅互動等政策和服務,讓企業以更高效的方式、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社保三項費用減免等政策減少了企業的人力成本支出,這是為企業復工復產“給養輸血”、減負減壓。

  三是上半年預算執行較好,政府投資加快進度,促使社會資本“動”起來,牽引產業鏈供應鏈“活”起來,加上政府採購向中小企業傾斜,為中小企業有活干、有訂單創造了前提條件。

  “初步統計,截至目前,財政部牽頭和配合相關部門出台了100余項應對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等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極大減輕了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稅費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潛在活力,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說。

  疏通、對接,企業受惠更精准

  看著滿載電力設備的貨車緩緩駛出廠區,河南四達電力設備公司負責人陳四甫鬆了一口氣。這幾個月,他有些不安,“生產線已經開動,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關鍵性的零配件還沒訂購到,倉庫裡還有積壓貨物。這可怎麼辦?”

  得知此事,當地稅務部門立即對提取的增值稅發票有效信息開展在線追蹤分析,快速梳理具備供貨能力和購買需求的企業名單,並逐戶聯系,很快確定了河南、四川的幾家企業。牽線搭橋下,企業間迅速建立聯系,四達電力設備的零配件供應、產品銷售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負責人韓國榮說,稅收大數據可以全面、真實、動態記錄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為供需雙方疏通“航道”、匹配“航標”、實現精准對接提供了可能。

  近年來,稅務部門將納稅信用信息“推出去”“連起來”,不斷對接社會信用信息,讓守信企業在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項目管理等領域享受到了更多優惠和便利。今年以來,不少企業的納稅信用都轉化成為穩產能、渡難關的“真金白銀”。

  不久前,200萬元“納稅信用貸”為湖北樂金電氣公司送去了希望。“稅務部門幫忙聯系貸款銀行,線上提交申請,10分鐘后就收到了預審批通過的短信。”公司財務人員張克蘭說。

  近日,為進一步深化銀稅互動,北京市稅務局與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等5家銀行簽訂線上銀稅互動合作框架協議,將銀稅互動由線下搬到線上,實現稅務和銀行之間省對省數據直連。符合條件並具融資意向的企業的信息認証、信息授權、納稅信息傳遞等都在線上完成,幫助更多誠信納稅的中小企業便捷獲得資金支持。

  疫情防控中,稅務部門先后分3批推出54項辦稅繳費服務舉措,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推行非接觸式辦稅繳費。“非接觸式辦稅讓稅企雙方都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益處,進一步增強了稅企雙方的信心。”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說。

  落實、完善,政策更積極有為

  叮!一條來自湖北武漢江岸區稅務局的信息,讓武漢鑫辰源醫藥信息咨詢公司財務負責人羅春玲喜出望外:“根據國家新出台關於延長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的公告,貴企業今年全年都可享受免征增值稅的優惠。”

  羅春玲算了算,預計全年銷售收入250萬元,能享受增值稅免征7.5萬元。

  “初步預計,增值稅減免政策期限延長,將使武漢市63萬戶以上小規模納稅人(含個體戶)免征3月到12月增值稅及其附加,有力緩解武漢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壓力,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武漢市稅務局總審計師沈永剛說。

  政策好消息不斷。“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下一步,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密切關注疫情變化動態,研究調整、完善或重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王澤彩認為,應依法強化監督檢查,督促地方政府完善機制辦法,切實將已出台的財政、稅收、融資、租賃、保險等政策清單,一一堅決落實,強化激勵和問責機制。同時,對階段性降低稅率、減免稅收、推遲或延緩繳納稅費等政策措施,按照疫情防控效果和疫情持續時間,依法開展績效評價,根據政策產出和效果,適時做出調整完善、延長時間、降低費率或停止執行,甚至退出政策優惠等。

  白景明認為,除了把相關政策落實落細,中央要求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直達市縣基層,惠企利民。財政部門應加強和金融等部門聯動,動態跟蹤中小企業經營情況,為困難企業予以精准資金支持,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2日 02 版)

(責編:邢鄭、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