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5位交通扶貧干部和典型代表講述交通扶貧故事

交通扶貧帶動產業騰飛

2020年08月13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本報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劉樂藝)道路通,百業興。近年來,中國農村地區交通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改變離不開交通人的奉獻與付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日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交通扶貧干部和典型代表講述交通扶貧故事,並答記者問。

  艱苦磨礪 親歷發展

  於艱苦地區磨礪,親身體味鄉村交通發展,是5位干部代表的共同特征。

  “在2013年之前,從縣城到贛州市不到200公裡的距離,大概需要一天的時間。”曾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挂職的交通運輸部干部羅洪波向記者分享了安遠的新變化:“對口支援工作以來,安遠縣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目前已經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廣東、東出福建、西進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要想富,先修路。2002年,王光國當選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店子坪村支部書記后,立刻帶領村民打響了“修山第一炮”。從鑿毛路、修砂石路到鋪水泥路、瀝青路,如今店子坪村已經實現了道路戶戶通、村村通,老百姓也走上了致富快車道。“我們原來是土坯房,現在由於交通的便利,老百姓建起了休閑別墅,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王光國說。

  四川省色達縣地處川青交界地區,平均海拔4127米,是全國18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年底,來到色達縣挂職的交通運輸部干部桂志敬見証了色達的轉變:“經過4年的定點扶貧,色達的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260公裡,17個鄉鎮134個行政村實現了100%通硬化路、100%通農村客車,圓滿完成了‘兩通’目標。”今年2月份,色達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所有參與和支持定點扶貧工作的干部職工和愛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桂志敬激動地表示。

  深入基層 勇擔使命

  扎根基層,爭做交通扶貧的親身參與者,是這些干部代表的另一特征。

  “到現在,全區鄉鎮的公路通達水平達到99.9%,村的通達水平達到99.8%。”對於全區交通脫貧數據,交通運輸部選派干部、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徐文強可謂如數家珍。

  自2016年來到西藏,全西藏74個縣市區,徐文強跑了70個,全區所有能開車的高山埡口他全都穿越過。“2019年結束援藏任務,組織希望我再延長3年時間,我非常高興接受了組織的安排,因為我認為這是對一個援藏干部的肯定,也是褒獎。接下來,我將在我的第二故鄉西藏,繼續披風帶雪,負重前行,踐行使命,譜寫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建設的西藏篇章。”徐文強說。

  曾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熱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交通運輸部干部呂怡達,時常與當地干部一起,去村民家裡打掃衛生、幫做農活,賣賣蔬菜。“總的下來,有一個感觸就是群眾的感情永遠是最朴素和最真摯的,你全心全意對待他們,他一定會對你掏心掏肺。” 呂怡達總結道。

  交通蓄力 產業騰飛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大家感受最深的變化是什麼?”面對記者的提問,干部代表們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交通扶貧帶動的產業騰飛。

  “‘交通+扶貧’、‘交通+電商’、‘交通+特色農業’等新模式在熱拉村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呂怡達對交通扶貧的產業帶動作用感觸頗深:“前年,在返鄉大學生牽頭下,村裡成立了一家特色農產品銷售公司,去年這家公司銷售收入達到260萬元,成功帶動貧困戶就業,這有效提振了全村百姓勞動致富的信心。”

  羅洪波指出,交通發展帶給安遠縣最實際的變化就是物流成本的降低。“到現在,全縣共有1800余家電商,而從業人員60%都是大學畢業生或者是返鄉創業的青年。2019年全縣電商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0億元,電商扶貧的產業覆蓋了80%的鄉鎮和32%的貧困農民。”

  如今,店子坪村成立了當代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其中的學員來自於省內省外。“我們的培訓方式是‘五同五化’,即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同娛樂,現場課堂化、家庭課堂化、村民教師化、村庄校園化、食宿家庭化,吃住都在農戶家,這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王光國介紹說。

(責編:邢鄭、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