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我國服務型制造快速發展,將基本形成制造與服務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合發展格局

制造+服務,加出新活力

本報記者  韓  鑫
2020年08月19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陝鼓總裝車間員工為一家鋼鐵企業提供鼓風機組安裝維護服務。
  楊春君攝

  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前不久,工信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制造業企業服務投入和服務產出顯著提升,制造與服務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服務型制造到底長啥樣?又怎樣讓制造業發生顯著變化?近日,記者採訪了河南、陝西、廣東等地的制造業企業和行業專家。

  服務型制造長啥樣?

  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當前服務型制造的主要模式

  走進寶鋼湛江生產基地,全球為數不多的超大型高爐鼓風機正開足馬力運轉。中控室內,維保服務人員不時點擊顯示板,實時監測運營數據。而在“雲端”的陝鼓遠程故障服務監測平台上,千余名技術專家也同步在線監測、診斷,解決用戶裝置運行問題。

  鼓風機是高爐氣體輸送的“心臟”。陝西鼓風機有限公司從單純賣設備轉向提供智能化的工業服務,在極大提升客戶滿意度的同時,也成功為陝鼓開拓出新增長點。

  “前些年我們做過市場分析,發現每年上百台設備的產量是不可持續的,未來遲早會碰到‘天花板’。”陝鼓集團董事長李宏安說,既然增量難以突破,就從存量上想辦法,直接服務於終端設備。

  決心下定,緊接著便是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翻開流程再造表單:原先與客戶服務不直接相關的油庫、煤氣站、鑄造等18種業務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系統服務、工程設計服務、節能服務等18項工業服務業務。“目前公司服務隊伍已由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超500人,服務產值佔總產值的比例也從最初不到3%提升至35%左右。”在李宏安看來,工業服務不僅為企業創造了新價值,更成為一個紐帶,讓企業緊緊握住客戶的手。

  不只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也逐漸成為一種服務新模式,活躍於制造業企業。

  打開指定網站,輸入所在城市和小區名字,利用雲設計平台的全國房產戶型大數據,直接調取自己的戶型,一鍵生成三維立體圖,即可開始智能設計家居產品。隨后,便可進行模塊化設計,隻需10秒左右就能出36張效果圖,並生成二維碼在手機中隨時供查看。

  在河南鄭州市,大信家居有限公司通過產品設計定制化服務,不僅設計周期大幅縮短,客戶滿意度也明顯上升。“傳統的家居制造業產品都是預先設計,批量化生產,然后讓客戶挑選,但在挑選過程中容易出現成本高、周期長、設計不如意等問題。”公司董事長龐學元說,通過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讓客戶全程參與,難題迎刃而解。在軟件支撐下,個性化設計圖像可以轉換成數字代碼,經過計算優化成最佳批量生產指令,通過物聯網傳遞到制造和配送平台,四天以內便可出貨。

  “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當前服務型制造的幾個主要模式,此外,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檢驗檢測認証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新模式也在不斷涌現。”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有關負責人說,過去制造企業專注於生產環節,以把產品賣出去為目標,服務型制造實現了從生產加工到制造服務的轉型,將產業鏈向上延伸到研發設計,向下延展到品牌服務,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黃群慧進一步解釋,從世界制造業發展實踐看,國際知名制造企業已紛紛實現向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服務性業務收入超過50%。“發展服務型制造,增加服務要素投入是大勢所趨,將有利於我國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有助於企業形成新增長點,對沖疫情影響。”

  轉型要邁幾道檻?

  一些企業面臨觀念轉變和技術能力欠缺等難題

  盡管服務型制造前景光明,但轉型並不容易,不少制造業企業仍在觀望。

  “轉型最大的掣肘往往來自固有認知。”陝鼓公司負責人介紹,2002年,公司依靠設備制造,產值近5億元,當時提出要向“10億小巨人”目標沖擊,公司上下嘩然——車間已滿負荷運轉,就算24小時加班加點也干不出來!“當時全公司上課培訓,最終決定以‘制造+服務’為突破口,將產業鏈延伸至上游設計服務和下游診斷維修服務,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向以產品為核心的服務商轉變。”

  觀念一變天地寬。如今,陝鼓在風機設備制造和運維服務外,還發展了工業氣體供送服務,在全國建立10個氣體運營項目,為化工企業提供各種規格的氧氣、氮氣、壓縮空氣等運營服務,為企業發展拓出新路。據介紹,今年上半年,陝鼓銷售額同比增長14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

  擁抱服務型制造,一些中小企業也有能力不足的問題。

  “發展服務型制造,要求企業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和人才儲備。在長期的專業化分工下,一般的中小企業專注於生產環節,往往很難拓展到產業鏈上其他環節。”黃群慧分析,隨著數據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水平不足成為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一大技術障礙。

  一批服務型制造平台企業應運而生。“制造業服務化、向價值鏈兩端轉型,不少中小企業意願強烈。”深圳怡亞通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裁邱普介紹,以廣西賀州市的碳酸鈣產業為例,由於市場遍布全國,過去當地企業以粗加工生產為主,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不僅企業利潤上不去,也極大限制了當地產業發展。“通過量身打造產業供應鏈交易服務平台,將下游企業引進來,形成碳酸鈣產業集群,在有效促進企業從加工開採向銷售服務轉型的同時,也提升了當地產業層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對於不少想要從低附加值生產拓展到高附加值服務的中小企業而言,平台企業將成為其實現跨越的‘助推器’。”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有關負責人指出,按照《指導意見》,到2022年,還將新遴選培育包括應用服務提供商在內的100家示范平台,這將加快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融合還有哪些新空間?

  拓展服務領域、貼近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模式,在發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制造業企業正朝著服務型制造的方向邁出更堅定的步伐,制造與服務兩大產業的碰撞,不斷擦出新的火花。

  ——拓展服務半徑,向更大領域延展。

  轉型的輪子一旦開動起來就會釋放出強大的能量,推動企業持續升級。通過轉型,李宏安敏銳地發現,不僅可以用生產設備為企業輸送能源,回收能源也有巨大市場。陝鼓決心二次轉型,開發“能源互聯島”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將可再生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集成利用,提供多種能源的供應處理全生命周期系統服務,實現從百億元級的風機市場向萬億元級的分布式能源市場的跨越。“前不久,在一家鋼鐵企業跨省搬遷項目中,我們設計並提供能源梯級利用服務,使其能源利用率提升7%左右,每年可增加收入超過3.37億元。”李宏安說。

  ——貼近服務主體,向更遠鏈條延伸。

  走進大信家居生產基地,兩座矗立的博物館分外惹眼,一座是廚房文化博物館,一座是家居生活博物館,工廠儼然變為“旅游景區”。“全國有近2000家門店的顧客都可以來這裡免費參觀。”龐學元說,顧客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體驗了家居設計產品,實現了6︰1的顧客轉化率,也就是說,平均每來六個顧客,就會有一個顧客購買定制家居產品。

  ——創新服務模式,向更新方向探索。

  作為一家傳統的女鞋生產商,廣州天創時尚鞋業公司一直主打研產供銷全鏈路經營,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銷量一度遭遇“天花板”。

  如何才能直接對接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前不久,在坤湛科技助力下,廣州天創時尚鞋業公司首次將生產線引入直播間,消費者看到鞋子即可下單,下單后立即在生產線上排產。“從用戶看到樣品下單,再到產線精准滿足用戶需求,生產制造商和客戶之間看不見的壁壘被打破了。”坤湛科技CEO閔萬裡說,由此企業在原有銷售服務環節拓展出新的增長點。

  “我國擁有培育服務型制造的肥沃土壤,一方面制造業門類齊全、具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另一方面,具有超大規模市場,應用場景豐富,再加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撐,共同構成了發展服務型制造的良好基礎。”在黃群慧看來,服務型制造應在發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鼓勵企業不斷探索新模式新形態,更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9日 18 版)

(責編:邢鄭、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