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壁壘 打通循環 共贏共享數字貿易發展新機遇
9月5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肖翔 攝)
在疫情期間和復工復產上大放異彩的數字經濟,再次成為服貿會上各方關注的焦點。在5日舉辦的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展開了深入對話。
一邊是近年來勢頭強勁的數字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增長到35.8萬億,佔GDP總量達到了36.2%,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邊是佔據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服務業。自2013年首度超過工業以來,服務業已成為第一大行業部門和經濟增長主動力,2019年,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53.9%,較上一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的兩大“車輪”如何互相給力借力,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在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監管機構的頂層設計、經濟學家的真知灼見、企業家的實踐感悟,激蕩在5個小時的思想盛宴中。
挖掘數字經濟“石油”
“當下我們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表示,數據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民生的改善和國家治理,將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
“高質量編制“十四五”大數據、軟件、信息通信等產業規劃﹔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優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提升數據和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深化開放合作,為發展數字經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將成為工信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大抓手。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致辭時表示,數字貿易是數字時代的象征,是科技賦能的標志,是未來貿易發展的方向。數字化成為降低疫情影響、對沖經濟下行的希望所在。全球信任合作是數字貿易的基石,要共建數字治理體系,推動多邊、區域等層面數字貿易規則協調,強化組織與制度創新,共促開源開放,共享數字貿易成果。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2019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在全國位居首位。北京已成為全國數字化經濟創新發展高地。”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介紹說,在新冠肺炎危機之中,網絡購物、網絡教育、網絡醫療、網絡娛樂等領域實現了快速增長,數字化技術解決方案和數字貿易逐步普及,為經濟恢復注入了新動能,開辟了新空間,同時也改變了尋常百姓的消費和生活習慣,推動以數字貿易為核心的數字全球化時代加速到來。
他透露,9月7日,北京將在服貿會上重磅發布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1+3”政策體系,並明確下一階段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與方向。對於這些已經出台或正在出台中的政策措施,他認為,“相信北京會為全國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的發展,發揮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
“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辦公、數字醫療、數字政務、數字教育和數字娛樂等領域,對保障民眾生產生活,防范疫情傳播擴散,加強全球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未來數字貿易必將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向格局更優、層次更深、水平更高方向發展的重要抓手。”
王炳南表示,商務部將進一步明確中國數字貿易的發展定位,研究提出適合我國國情數字貿易戰略和工作舉措,積極營造有利於數字貿易發展的治理環境,抓緊形成數字貿易的中國方案。
“媒體既是數字化見証者和參與者,也是推動者和受益者。”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在致辭時從媒體角度分享了他的思考。
“以創新驅動為數字貿易注魂,以開放合作為數字貿易賦能,以服務民生為數字貿易立心。”趙嘉鳴表示,媒體是信息交匯的平台,是價值傳播的載體,也是數字貿易領域的重要主體之一。期待同相關的部門和行業開展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數字媒體和數字貿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跨越數字貿易“壁壘”
有貿易的地方就有摩擦,尤其是面對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泛起,數字貿易屢屢“碰壁”。以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的思維看待數字貿易,考驗各國政策制定者的眼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表示:“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貿易中共同獲益,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避免所謂的零和思維,即認為如果我要得到什麼好處,必定意味著對方的損失。”
他直言,當前,數字貿易發展的真正障礙是越來越嚴重的人為造成的壁壘。“這些障礙大多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關切點,比如稅收、競爭以及安全問題。如果數字貿易要充分發揮其潛力,我們必須解決這些隱患。”他說。
斯蒂格利茨認為,要解決這些隱患,需要增加全球合作、多邊主義,發揮多邊機構的作用。“如果我們要成功促成全球合作,在平台、平台算法以及數字貿易需要遵循的規則的制定過程中,需要展現更大的透明度。”他表示,這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需要一個包容、開放、合作的環境。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發言時表示,中國經濟已進入到雙循環的發展階段,本質是以國內的市場、生產要素和技術為基礎,加上高質量對外開放,相互協調、共同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在李稻葵看來,國內服務行業增長的潛力非常大,服務貿易高質量開放將是下一階段高質量開放的重中之重,而數字貿易又將是“雙循環”時代服務貿易高質量開放的亮點。“保險、証券基本已經放開了,經過二十多年進入WTO的洗禮,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放開。”
李稻葵也提到數字貿易面臨的挑戰,“一是產權保護,二是隱私保護,還有更值得的關注的是公共安全。”李稻葵表示,這三個矛盾如何解決好,需要企業、用戶、國家領導部門一起來協商共同探討。
打通數字經濟“循環”
如何讓數字經濟循環流動起來,身處經濟一線的企業家們在實踐中摸索出各自的發展之路。
“高水平開放能夠促進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騰訊在國內努力打通數字文創生態“大循環”的同時,也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積極探索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他認為,數字技術正在促成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網絡文學、動漫、影視、游戲等跨領域的生態聯動,會產生出單一內容所無法創造出來的巨大影響力和新價值。
“保護好版權,是騰訊一條重要的生命線,也是鼓勵中國原創精神的基礎。”任宇昕還強調,數字文創產業發展需要“兩個保護”,一個是保護版權,一個是保護用戶。保護版權,歸根到底是維護原創作者的利益,保護健康的原創生態。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分享了高通公司與中國企業密切合作推動通信產業進步的實踐。“2018年初,我們看到5G給全球市場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機會,那時候我們便和領先的合作伙伴在北京宣布成立5G領航計劃。這一計劃是以高通先進的技術和全球的資源,支持和服務於中國合作伙伴的產品開發,使得在全球發動5G的時候,中國的智能手機、5G產品,能出現在全球的第一批運營商發布的領先產品當中。”
“這一合作已經開始結出豐碩成果。中國的5G產品,不僅是在中國市場服務於中國消費者,而且在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幾乎所有5G市場的第一批首發陣營裡,都有中國廠商的身影。”他表示,今年7月,為了加速物聯網產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和發展,使得中國廠商更好的把握國內國外市場機遇,高通公司聯合2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倡導發起了5G物聯網創新計劃,致力於生態合作和數字化提升推動物聯網產業的創新共贏,一起共繪5G時代的生態藍圖。
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則分享了百度作為一家平台型公司的規劃和布局。
王海峰表示,作為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百度將持續加大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技術研發與落地實踐,進一步攜手服務業等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強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與吸引力,有效帶動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雙循環”、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他認為,作為第四次工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技術日趨成熟,呈現出很強的通用性,具備標准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工業大生產特征,已在很多行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國家推進的新基建,正在加速推進各行各業的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重要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