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化危為機,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

——訪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本報記者  李心萍
2020年09月24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要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應如何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十四五”時期,我們應如何化危為機,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當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我們有較強的信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王昌林:分析經濟形勢首先要看“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我國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

  看消費,隨著全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居民生活和市場活力加快恢復,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消費市場不斷復蘇。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為年內首次正增長﹔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8.6%,降幅比1—7月收窄1.3個百分點,顯示出消費品市場加速恢復的態勢。

  看投資,隨著穩投資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投資持續保持回升態勢。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收窄1.3個百分點。特別是,1—8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2%,呈現良好態勢。

  看出口,1—8月貨物進出口總額200488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0483億元,增長0.8%,年內累計增速首次實現正增長。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保持了就業、物價的總體穩定。1—8月城鎮新增就業78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6.8%﹔8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形勢保持了向好的態勢。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比上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總體保持溫和上漲態勢,保價穩供的成效繼續顯現。

  分析經濟形勢還要看“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從發展階段看,我國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之中。工業發展總體上進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的時期,轉型升級空間很大。從經濟發展要素條件看,我國擁有近9億勞動力人口,居民儲蓄率較高,國內市場規模巨大並持續擴大,創新創業活力較強,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具備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各項條件。從發展環境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和全球經濟版圖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面臨重構,世界和平發展潮流和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這些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可以說,得益於黨中央正確的決策部署、堅強有力的領導,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當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我們有較強的信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關鍵在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

  記者:要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如何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王昌林:雖然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許多積極跡象,但這些變化多為恢復性增長,部分指標增速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一些指標的累計增速仍處於下降區間。加上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經濟恢復過程中的不平衡態勢仍比較明顯。下一階段,我們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首先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疫情對我國市場主體產生較大沖擊,其中服務業所受影響最大。隨著生產的回升和居民消費的增加,8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4%,增速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呈現加快恢復的態勢,但目前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不少企業資金鏈壓力仍然較大。從制造業看,受近年來成本上升、經貿摩擦等影響,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再疊加此次疫情的沖擊,不少企業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資金緊張的問題比較突出。

  下一步,要切實落實好前期出台的紓困惠企政策,增強宏觀政策的針對性、時效性,確保各項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政策,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全球需求萎縮的情況,要通過加大信貸支持、提高企業穩崗補貼、支持出口轉內銷等措施,加大穩外貿的力度。通過穩住市場主體,來穩定就業、穩定收入、穩定消費,形成國民經濟運行的良性循環。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記者:“十四五”時期,如何化危為機,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

  王昌林:“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從供給側看,要牢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疏通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堵點。生產是經濟循環的起點,持續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率,是解決供需不平衡不匹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所在。疫情沖擊並沒有改變供需關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的事實。因此,我們要從供給側發力,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充分發揮我國完備工業體系的優勢,穩定制造業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壯大新動能,從而改善供給結構,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

  從需求側看,要堅決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終點,也是新一輪再生產的起點。超大規模市場是聯通國內國際市場、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優勢。要將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就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這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類型主體的需求,打通阻礙其需求潛力激發的痛點和堵點。既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著力擴大消費需求﹔也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企業增加投資﹔更要用好積極財政政策,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努力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4日 04 版)

(責編:邢鄭、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